• 冷鏈物流成農產品保鮮法寶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17-08-0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也隨之快速發展起來。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物流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年果品腐爛損失1200萬噸,蔬菜腐爛損失1.3億噸,按平均1元/kg計算,經濟損失每年超過1000億元。因此,發展冷鏈物流,既拓展了農產品的流通范圍,也延長了農產品的保鮮期,還控制了生鮮農產品的流通損耗。
     
      冷鏈助力生鮮電商決戰“最后一公里”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網購生鮮農產品。每日優鮮、京東、順豐優選等紛紛發力生鮮電商。然而,生鮮農產品因其本身材質的易腐性,離不開冷鏈物流的支持。
     
      山東農產品直供平臺菜E購方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冷鏈運輸技術不僅保持了農產品的新鮮度,也延長了農產品銷售的半徑。菜E購依托區域豐富食材資源,廣泛使用物聯網技術,構建大數據平臺,形成以信息化支撐互聯,以數據驅動平臺運營的新商業模式。目前,菜E購將目標消費群體定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市區的中小餐飲酒店,主要選配冷鮮肉類、根莖類食材、米面糧油等品種,且食材生產和物流配送環節全程可追溯。
     
      在山東省濰坊市,菜E購自有冷庫達1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存儲及粗加工。物流配送全程冷鏈運輸,采用“供貨商干線運輸+自有車輛同城配送”的配送模式。供貨商將產品通過冷鏈車集中配送到菜E購倉庫,工作人員再按照客戶所在地合理規劃線路,利用“小冷藏車+保溫箱”的方式將產品配送到客戶手中,而“最后一公里”配送則全部由自有車輛完成。
     
      目前菜E購自有配送車輛達10輛,按照區域合理規劃配送線路,每天7點前從倉庫出發,保證上午10前配送結束。同時,為更好地支持中小餐飲酒店發展,菜E購多方采集與分析消費者的需求,為供貨商量身打造了食品安全追溯和防偽防串貨管理系統;為酒店提供互聯網點餐和餐飲成本管理系統。
     
      冷鏈缺乏有效銜接
     
      記者了解到,我國生鮮農產品的運輸實際上大部分還是通過常溫物流系統實現流通。目前,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上、中和下游缺乏順暢有效銜接,成為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當前發展的瓶頸。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目前的狀況是從起始點的農產品生產者到終端消費者,各個環節之間脫節現象嚴重,未能形成完整通暢的網絡,因此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無法得到控制。
     
      記者通過采訪多家冷鏈物流公司了解到,處于上游的生鮮農產品生產者缺乏組織與制度保障,加上粗放和小規模生產,農村冷鏈物流基本處于無序甚至空白狀態。處于中游環節的超市,在生鮮經營管理過程中更注重生鮮的冷凍加工,而不是對上游采購環節及物流的短板采取有效措施,下游環節的餐飲業、消費者對冷鏈保鮮的意識也比較薄弱。
     
      另外,當前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會經過生產者—產地市場—運銷批發商—銷地市場—零售市場—消費者等環節。由此可見,物流環節比較多,多一個環節就多一批人在操作,就多一筆費用。同時,因為物流環節多,即使在低溫下進行流通,其在流通渠道停留的時間仍然比較長。組織化和市場化的雙低阻礙了冷鏈物流運輸的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物流問題成影響農產品價格起伏的要素

      在剛過去這個周末,國家統計局公布了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 。數據顯示, 8月份的CPI同比上漲1 8% ,漲幅創下了7個月以來的新高。因地制宜建物流,打通蔬菜產供銷。
      2017-09-11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