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茶葉生產穩定發展,充足優質供給持續為消費市場的擴增與創新提供有力支撐。行業綠色生態發展意識不斷增強,茶園結構持續優化,茶葉綠色安全穩定向好,產品品質普遍提高。充足、優質的茶葉供給,持續為消費市場的穩步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各類新業態新模式也給行業增添了新亮點。
茶葉消費加快升級
茶為國飲,茶葉及相關制品是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品類。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茶葉消費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全年茶葉國內銷售量達220.16萬噸,增幅為8.69%;銷售總額為2888.84億元,增幅5.45%。2021年,各主產區茶葉交易持續回穩,茶葉消費加快復蘇,全國茶葉內銷總量突破230萬噸,內銷總額躍升至3000億元。
消費人群年輕化。年輕一代的茶產品消費需求和偏好更加個性化、多樣化,逐漸成為茶產品消費主流。美團數據顯示,年輕群體成為相關消費場所的生力軍,僅在2022年1月,美團平臺用戶主動搜索“茶社”“茶樓”“茶舍”等相關關鍵詞的頻次達172萬次,同比增長805.47%,涉及的團購套餐訂單量超1.5萬份。
茶葉產品多元化。近年來,綠茶、紅茶、烏龍茶傳統品類保持穩定,白茶、黃茶、花草茶等小眾茶類實現高速增長,產品與服務相結合的新中式茶飲行業發展迅速。拼多多平臺數據顯示,茶產品消費呈現多樣化、時尚化、便利化趨勢,各種果味茶、袋泡茶銷量年均增幅達到120%,定制化、便攜式、小包裝的茶飲產品深受喜愛。
高品質產品受歡迎。消費者更加看重茶葉品牌,愿意為更優質的茶葉買單。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研究員楊秀芳認為:“品質是一個企業和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希望更多的茶企站在消費者角度,進一步關注細分消費市場和消費群體,分類供給、分類引導,實現茶葉產銷有效對接,推動產業增效、茶農致富。”
產品形態不斷創新
隨著茶葉生產穩定發展,充足、優質的茶葉供給持續為消費市場的穩步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各類新業態新模式也給行業增添了新亮點、新增長點。
近年來,以喜茶、茶百道等為代表的新茶飲品牌走進大眾視野。新茶飲健康、時尚,具有社交屬性,同時將商品和服務緊密結合,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愛。
中茶協茶飲咖啡專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茶飲門店數量超過45萬家,現制現售茶飲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元,預計2025年我國現制現售茶飲市場綜合產值將突破千億元。
走進湖南益陽市安化縣小淹鎮的白沙溪黑茶文化產業園,4棟現代化的茶葉生產車間旁邊,白沙溪黑茶博物館、黑茶人文浮雕等建筑特別吸引人。這是由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直屬企業湖南省茶業集團,按照國家旅游景區標準打造的國內首個“茶旅一體化”黑茶產業園,從研學實踐、文化交流、旅游觀光等各個方面展示茶文化和茶產業。
“互動體驗型茶消費已成為一大趨勢。”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梅宇說,要做好茶葉消費場景搭建,注重健康、文化的內涵,打造細分場景、推出細分產品,引導形成體驗式、沉浸式消費趨勢,在茶文化的交流互動中刷新消費體驗,形成新的競爭力。
產業發展邁向高質量
“以前,我們主要是坐店經營,等待顧客上門。現在,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江西南昌市天善茗茶茶行負責人吳海青說。
天善茗茶茶行位于南昌市青云譜區茶產品集散中心龍鼎茶都內,是2010年首批入駐該市場的茶行之一。目前,龍鼎茶都已建成江西省內茶葉、茶具、茶禮品、茶包裝、茶文化商貿集散中心,建筑面積超8萬平方米,茶業批發和零售商300多戶。
中茶協的專家介紹,在國家標準化戰略的推動下,當前我國已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茶葉標準化技術體系,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受茶葉品類多、季節性強等因素影響,導致標準制定仍需持續深耕。推動茶葉流通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需要各方協同發力。
“線上線下互聯互通,是茶葉流通的發展方向。”龍鼎茶都相關負責人康春華認為,消費人群與需求在加速細分,茶葉市場要發展,就必須以消費者為導向,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通過普及茶文化知識、與茶藝學校開展茶藝講座、舉辦茶文化知識大賽等合作方式,進一步促進茶文化和茶產業發展壯大。
據中茶協推算,2020年全國茶葉線上總交易額約280億元,同比增長15.23%。2021年,全國茶葉線上總交易額繼續增長。
梅宇認為,從聚焦產能發展到品牌建設,我國茶葉流通正面臨客群結構調整、多元業態疊加和需求細化豐富所帶來的機遇。相信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下,各市場主體通過持續在綠色、健康、社交互動以及高性價比等方面發力,茶消費將步入提質擴容的新階段,帶動茶產業發展邁向高質量。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