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省市合發超34億元消費券 乘數效應最高逾20倍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5-12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兩年多來,消費券成為地方政府促消費的重要選項。據統計,今年前4個月,四川、陜西、天津等20個省市先后發放總額逾34億元的消費券。


      消費券備受青睞是因為其具有一定“乘數效應”,從撬動作用看,各地消費劵對消費的拉動效果顯著。根據商務部信息,2020年個別地區消費券乘數效應達11倍;今年“五一”期間有部分地方發放的消費券撬動消費逾20倍。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消費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于不僅對終端消費具有促進作用,還能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貿零售企業經營起到幫扶支持作用,有利于實現“六穩六保”的目標。


      新一輪消費券提質擴面


      消費券是指由政府發放的支付憑證,消費者在有效期內進行消費時可以抵扣一定金額,相應費用由當地財政或者服務提供商支付。


      從地方實踐看,消費券已經成為各地常用的消費刺激舉措。據國元證券統計,今年前4個月,四川、陜西、天津等20個省市先后發放消費券,涵蓋米面糧油等必選消費,家電、汽車、酒店旅游等可選消費,覆蓋領域廣。


      各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放的消費券對短期消費表現仍具有顯著的帶動作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日前介紹,今年來廣東省內20個地市多個移動支付平臺,累計投放政府消費券2629.85萬張,涉及金額6.07億元,撬動消費交易35.81億元,惠及實體商戶21.99萬家。


      其中,五一期間投放消費券580.39萬張,撬動消費交易13.49億元。四川省綿陽市發布的信息稱,截至5月5日下午6時,當地發放的“樂享綿州普惠券”撬動消費逾20倍。


      消費券以使用條件劃分,可分為滿減券、立減券等。京東科技數字城市群數字生活業務部負責人蔣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它們在使用規則和門檻上各有不同,也各有優勢。一般采用“滿減支付券”的方式,在已有優惠力度的基礎上疊加消費券作用,使與之配套的相關消費券活動強力帶動當地消費能力。


      蔣凡表示,在數字化工具的加持下,各地政府發行的電子消費券,更具有“見效快”“杠桿高”等明顯優勢。


      優化數字消費券使用空間大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將圍繞保市場主體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放在重要位置。


      尹振濤表示,從既往經驗看,特別是在2020年,平臺公司不僅參與消費券的發放,也結合自身優勢特點給予企業支持,包括減免消費券使用核銷費用、補貼紅包給參與活動的企業,讓更多的線下企業能夠享受數字消費券的紅利等,這都是平臺公司所作的貢獻。但也要看到,平臺公司還有發揮更大作用的空間,比如加大減費讓利的力度,讓更多沒有數字能力的線下企業能夠免費加入進來等。


      尹振濤認為,可以進一步優化數字消費券的使用。具體來說,一方面需要合理設置消費券使用門檻以及核銷規則,以期惠及更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比如可以考慮探索降低消費券使用門檻,采用跨店累計使用的方式;另一方面,對于部分行業券,可考慮適當延長消費券的使用期限以及定向發放至特殊人群,以此提高消費券資金的核銷率。


      通過發放消費券幫扶救助困難群體是公眾的期待。對于消費券如何更好幫扶困難群體,尹振濤表示,總體來看,運用數字技術比沒有技術介入的普惠政策會更加有效。通過發放數字消費券,既可通過大數據識別個體,還可以完善使用機制的設計,以更好地發揮幫扶困難群體的作用。


      “平臺公司對每個客戶都留存了大量的消費數據信息,可以通過技術根據不同群體、用戶設計不同的消費券。”尹振濤說,比如餐飲消費券設計為100減50還是50減30,都融入了對消費群體畫像的考慮。


      蔣凡告訴記者,一些城市嘗試對中低收入人群定向發放消費券,這在技術上可行。他也建議消費券發放方式可“雙管齊下”,在線上平臺發放電子消費券的同時,也通過相關機構及商戶發放一定數量的紙質消費券,讓老人也能體驗到政府消費券的實惠。


      “此外,我們的平臺已經實現多種核銷渠道,而且準備周期不斷壓縮。通過平臺實時分析消費情況,不但能掌握哪些消費品類更受歡迎,還能及時調整消費券發放,提升消費券核銷率與杠桿率。”蔣凡稱。


      轉自:證券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假日經濟加快復蘇 全國多地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

      假日經濟加快復蘇 全國多地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

      從中秋小長假各地實踐來看,旅游、購物、娛樂等消費市場掀起了一波“熱潮”,內需復蘇動力充沛。中秋節期間,北京市商務局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業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業態百家企業實現銷售額26.6億元,較2019年增長6.3%。
      2021-09-28
    • 浙江發放1400萬元旅游現金消費券 7萬余家商鋪可用

      浙江發放1400萬元旅游現金消費券 7萬余家商鋪可用

      2月28日,浙江面向全中國游客發放1400萬元旅游現金消費券,消費品類包含浙江十一個地市的景區、酒店(民宿)、線路產品、百縣千碗地方美食、旅游演藝等產品,涉及7.5萬余家商鋪的370萬余個產品。
      2022-03-02
    • 線上線下融合,居民實惠到手 數字消費券助市場回暖

      線上線下融合,居民實惠到手 數字消費券助市場回暖

      在消費市場回暖過程中,為何數字消費券這一形式廣受歡迎?據悉,消費券屬于在特定期限內用于特定領域的消費,與直接發放現金相比,發放消費券更能用于居民消費而不是儲蓄,其帶來的刺激效果更為明顯。
      2022-04-19
    • 創新形式 釋放潛力 多地密集發放消費券

      創新形式 釋放潛力 多地密集發放消費券

      “五一”假期前夕,福州、江門、深圳、寧波、北京等多地發放消費券。自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多項促消費舉措以來,以發放消費券為代表的促消費措施正加快落地。
      2022-05-0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