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導致家庭消費頻次降低和非剛需品類購買縮減,國內消費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日前,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我國快消品市場銷售額同比下降4%,但全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4%,高于疫情初發的2020年,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其中,大賣場、大超市銷售額下滑,小業態和即時零售等模式表現亮眼,近場業態迎來飛速發展。
近場業態迎來飛速發展
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現代渠道的表現分化加劇,顧客流動性的下降持續影響線下零售的客流,對大型零售業態的影響尤為明顯,四季度大賣場和大超市銷售額分別同比下滑10.9%和11.7%,頭部零售商的集中度也進一步降低。
四季度,高鑫零售、永輝、華潤萬家市場份額均有明顯下降;蘇寧(含家樂福)和步步高在競爭壓力下加快關停并轉低效虧損的門店,收縮戰線,退出部分市場,相對份額下滑較大。值得一提的是,定位“物超所值”價值主張的山姆會員店表現強勁,推動沃爾瑪集團銷售額在全國范圍內增長0.3%,山姆也在今年一季度超越永輝成為第二大零售商。山姆會員店去年四季度在東區和南區分別提升0.9和0.7個百分點的份額,其會員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購買頻次和單次消費量也有所提升。此外,本土零售商中,家家悅繼續加固區域優勢,保持穩定擴張。
與此同時,出于一日三餐和便利補給的考慮,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就近購買日用消費品,同時也加購了更多提升生活品質的商品,為近場業態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購買近場化正在持續推動小業態的增勢,去年四季度,小業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1.3%。
凱度消費者指數的報告顯示,2022年小業態成為唯一保持全年增長的線下零售業態。小超市以全年同比兩位數的增速發展,便利店門店數量仍在快速擴張。
會員店探索差異化創新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消費激勵措施,增強消費能力,創造消費場景,拉動消費市場穩步回暖。
凱度消費者指數的每周快報分析表明,去年12月經歷大規模感染沖擊后,全國主要城市的消費均在感染達峰后呈現快速反彈趨勢。隨著人們的生活回歸常態,跨省市和區域的流動性增加,家外消費和線下客流也在逐步恢復。
凱度消費者指數和貝恩公司之前聯合發布的2022中國購物者報告認為,疫情和全球經濟動蕩導致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不斷提高,更注重性價比,在經濟大盤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增加以及新一輪感染高峰總體可控的前提下,對健康、便利和悅己的消費需求將得到有效釋放,中國市場整體消費在二季度后有望逐漸回升。
2022年,會員店賽道火熱,山姆、麥德龍、盒馬等不斷入局并重倉這一高速發展的賽道。過去一年,山姆會員店在全國共新開6家門店,盒馬X也開了在上海的第6家門店,麥德龍更于2021年宣布全面轉型會員店,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開出24家會員店。會員店數量的增加和部分暢銷商品的可復制性也使得會員店競爭的同質化現象凸顯。
在繼續加強自有品牌和全球供應鏈優勢的同時,山姆會員店在品質和價值上持續創造突破,將品類競爭從生鮮食品拓展至百貨品類;盒馬X會員店則在服務和空間設計上做出嘗試,提升消費者的休閑和社交的體驗。
未來一年,越來越多的會員店也將從城郊進入居住密度較高的中心城區,和原有的商業生態近身激戰,從滿足“囤貨”需求轉化為“日常便捷的解決方案”。
折扣店風潮方興未艾
加強數字化改造、提升線上業務履約能力,加快全渠道布局仍是新一年零售商的發展方向。
高鑫零售2023財年中期報告顯示,其線上銷售貢獻近35%的份額,小時達業務也表現突出。
永輝在2022年大力投入研發其零售數字化系統,并完成全國門店覆蓋,使其在年度業績大幅減虧的同時仍保持了線上業務同比21%的增長。
面對整體經濟增速下行、疫情囤貨紅利消失、消費者意愿不強的預期,一些零售商正在逐步積極嘗試發達國家盛行的折扣店業態。
物美在去年8月開業第一家折扣店“美淘”,盒馬也表示除盒馬鮮生和會員店之外,折扣店模式盒馬奧萊將是接下來一年的主要發展業態之一。在收縮戰線的同時,盒馬的奧萊模式追求極簡單品與極致性價比的結合,自營低價自有品牌和生鮮,有望成為新的增長亮點。
折扣店是否能夠真正成為中國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涌現可以和主流零售業態直接競爭的選手,仍取決于是否能以更少的商品和更高的運營效率,形成規模化的發展,并打造強大的零售品牌力來占據顧客的心智。
即時零售持續進化
即時零售(O2O)在2022年繼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過去一年中,56%的城鎮家庭曾通過O2O即時零售模式購買了快速消費品。
凱度消費者指數的報告指出,當下消費者使用即時零售平臺已經成為日常習慣,盡管單次購買的商品有所減少,但下單頻次顯著提升,全年購買頻次平均達到15次,已接近消費者平均光顧大超市的次數。
從平臺類型來看,社區團購老玩家十薈團、橙心優選在2022年年初關停業務,興盛優選也在下半年陸續退出多省份市場。目前唯有互聯網玩家仍在穩定發展,美團優選進一步升級,覆蓋更多品類。
盡管這一年風波不斷,全年來看社區團購整體市場表現依舊亮眼,消費者規模快速擴大,較2021年增長23.1%。而購買均價的下滑顯示了高性價比是社區團購平臺對消費者的主要吸引因素。
2022年,使用前置倉模式的零售商經歷新一輪的洗牌,目前的增長更多來自消費者購物籃的提升。忠誠的消費者通過前置倉平臺購買更多且高客單價的生鮮食品。2023年,綜合即時零售平臺將在配送時效和產品覆蓋度上和其他數字零售模式進行更深度地角逐,和線下零售商一起完善本地零售生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品質生活需求。此外,隨著抖音宣布興趣電商進入全域發展階段,從內容激發用戶興趣,由產品更直接地承接消費需求,建立消費閉環,成為電商發展新的增長點。當興趣電商和貨架電商正面交鋒時,短視頻和達人博主帶來的流量優勢必須和商品的豐富度以及高效的供應鏈運營能力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覆蓋用戶全場景的消費需求,在早已白熱化的電商大戰中為品牌商家帶來新的增量。(羅晨 劉瀅瑋)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