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療心”服務“喊渴” 年輕人花錢買“治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28





      高強度的工作、不能保證的休息時間和復雜的職場人際關系讓30歲的李延彧常處于焦慮、急躁的狀態。她選擇通過游泳、畫畫、做手工來緩解。“無法改變現狀,那就做一些讓自己感到療愈的事情。”李延彧說,游泳的時候就像回到媽媽肚子里寧靜又安全,在畫布上刷大色塊時感覺把心里的陰霾都刷走了,專注地打簇絨槍時可以暫時忘記心煩的工作。“這些事情每個月平均下來差不多要花約400元,但心情能舒暢點。”


      事實上,像李延彧一樣,不少年輕人早已將消費目光盯上“療愈品”。去可以擼貓、擼狗、擼豬的寵物咖啡廳消費,給鐘表修復、烘焙裱花等解壓視頻的博主打賞,看一場線下脫口秀收獲快樂,購置齊全的裝備去野外露營,還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正念、冥想、短期禪修……


      《2022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報告》顯示,2021年有約9776萬人在B站學習心理健康知識,76%為24歲及以下的人群。B站心理健康相關視頻播放量超76億次,“焦慮”“抑郁”“壓力”等心理相關詞匯搜索量達9930萬。


      導致年輕人垂頭喪氣的原因有很多。“這是家庭、學校、社會‘共謀’的‘產物’。”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學校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長費俊峰說,一方面,這與生產方式有關,農業社會生活穩定、可掌控,所以不易抑郁,現代社會節奏快、難以掌控,容易產生焦慮等情緒;另一方面,與交往方式有關,過去人們是社群式生活,有足夠的同伴和家人支持,現在可能連鄰居是誰、前排工位坐著誰都不知道。人類歸根到底仍是社會屬性動物,“社恐”聽起來是調侃,其實會反向支配人們的情緒。


      然而,在花錢買療愈的同時,年輕人也存在困惑。對李延彧而言,雖然錢花了心情舒暢了,但持續的時間不會很久。“運動產生的多巴胺是短暫的,也就當晚能睡個好覺。畫完畫以后內心的寧靜只能持續到老板電話打來的前一秒。當下一次煩躁、焦慮來臨,就要開始新一輪解壓的循環,似乎很難徹底‘拔根’。”李延彧說。


      “看解壓視頻是旁觀式的,畫畫、游泳、擼貓、擼狗等是自我相處。”費俊峰說,他們的問題所在是缺少與人交往,他們的治愈方式是不跟人接觸,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只能讓情緒得到暫時的緩解。


      “情緒需要出口,emo不是壞事。”費俊峰建議,可以把各地社區使用率較低的房間改造成談話室,可以做成樹洞或者放置紙筆,讓人們自我表達;也可以改造成宣泄室,放一些沙袋、畫筆等,讓人們通過不同方式釋放情緒。


      “情緒的管理涉及幾方面,覺察情緒,調節情緒,感知他人情緒以及影響、改變他人情緒。”費俊峰說,情緒管理是有策略的,一是你是否能對自己的生活情境進行改變,二是你的自我支持、身體調節,三是人際接觸,尋求社會支持。


      費俊峰建議,年輕人可以回溯自己使用過的心理調節方式,能有效幫自己覺察情緒又不危害社會的都可以堅持,不管是畫畫、插花,還是正念、冥想、瑜伽、格式塔療法等都行;與自然接觸,不用太遠,城市里的公園、小山等都可以,負氧離子多,心胸也會開闊;也可以增加與人的交流,選擇與安全的傾聽者在安全的地方傾吐情緒。


      壹心理《2021心理健康行業年度報告》顯示,在25歲以下的年輕人中42.21%的人表示有輕度以上的不良狀態反應,其中0.44%已自感十分嚴重,不僅需要外界情感支持,還需適當接受心理咨詢。家住南京的林曦(化名)選擇在線疏導,每次疏導結束,咨詢師還會監督她完成輔助練習,她覺得效果不錯。


      但并非所有人都像林曦一樣找到了合適的在線心理咨詢師。因為線下一對一咨詢價格高且難預約,在杭州工作的朱磊(化名)也選擇在線購買心理咨詢服務,但他的用戶體驗卻很糟糕:“對方不會耐心聽我說完,常打斷我的話,而且所謂的分析在我聽來更像是在確認我有問題,讓我心情更加糟糕,時間沒到我就結束了對話。”


      朱磊認為,線上的各類心理咨詢或當下流行的一些APP對年輕人來說無疑是方便且相對線下更經濟的方式,但其質量良莠不齊,難以判斷咨詢師水平,一次失敗的體驗很有可能造成又一次心理傷害。他期待市場越來越規范的一天到來。(半月談)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