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效時代 “科學護膚”任重道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18





      你會護膚嗎?隨著化妝品行業進入功效護膚時代,“科學護膚”也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關心的話題。無論是護膚產品形形色色的營銷內容中,還是社交視頻平臺五花八門的種草心得里,“科學護膚”無疑成為這一領域的關鍵詞。而今年即將到來的“5.25全民護膚日”,其官方主題也被設置為“科學護膚 青春飛揚”。


      企業:多樣化科普助力“科學養成”


      記者看到,在全民護膚的當下,隨著消費者對科學護膚認知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護膚品企業在產品研發中更注重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向消費者和市場傳遞著科學安全的護膚知識和理念。


      貝泰妮旗下薇諾娜研究院,于四月下旬聯合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皮膚專業委員會等權威機構舉辦了第四屆中國敏感性皮膚高峰論壇,并針對護膚市場熱點常見問題和需求,聯合丁香醫生發布《敏感,泛敏感護理新理念》,將用戶洞察與臨床經驗相結合,提出敏感、泛敏感分型護膚新標準,并針對不同肌膚敏感類型提出精準護膚新對策,為消費者提供具備實用參考價值及正確護理引導作用的實用參考。


      護膚品牌聯合權威機構發力科學護膚常識科普已成為行業共識。此前,華熙生物也與《健康報》聯合發布了《科學護膚指南》,通過聯合權威專家團隊,圍繞16型肌膚科學分型,以及干性肌膚、油性肌膚、敏感性肌膚、初老肌膚等不同的肌膚特性與問題,傳遞專業級護膚知識,打破護膚誤區。


      護膚品牌發力“科學護膚”,科普的形式越發多樣。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全民護膚日,皮膚學級護膚品集團安德普泰發起了“有普裝備”項目,邀請青年消費者親身參與到科學護膚禮盒的共創工作中。“在項目中,我們與青年消費溝通分享痤瘡、敏感性皮膚等領域的科學護膚知識,探討如何向更多新青年傳播科學護膚理念,使大家更受益于科學方法帶來的健康與美好生活。” 安德普泰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集團始終倡導和踐行科學護膚,與旗下子品牌芙清、芙芙和芙清密鑰聯合多地三甲醫院定期開展公益科普與義診活動,更于近期推出一系列護膚科普動畫視頻、圖文海報與科學護膚傳播賽事。“另一方面,我們在這款產品的營銷與傳播過程中,也會通過品牌、媒體、平臺、達人博主等渠道,傳遞對于日常科學護膚理念,如常見敏感性皮膚在護膚時的方法與思路等。”該負責人表示。


      消費者:開始追求技術與成分協同


      “以前看品牌,現在看功效。而功效是由產品的具體成分和蘊含的科技決定。”近日,美妝博主鄧雅心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科學護膚時代的到來讓消費者更關注自身個體需求和護膚產品之間的科學關聯,這也讓消費者對于護膚產品有了更理性和多元化的需求。


      記者從4月26日天貓美妝聯合WWD BEAUTYINC、TMIC 及意略明共同發布的《美奢雙全 科技護膚趨勢白皮書》觀點中看到,隨著護膚科學概念的普及和滲透,消費者對抗老、抗衰等功效性護膚產品的要求逐漸向精細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對研發技術的關注度僅次于產品功效、成分、價格,這也讓科學護膚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形式。


      另一方面,科學護膚意識的崛起更體現在消費者中大量成分黨、科技黨的崛起和迭代。“以往消費者聞所未聞的美妝成分,如熊果苷、多勝肽、視黃醇等等,近年來卻有著越來越高的普及度。”業內人士指出,“成分黨”關注的焦點,也由原來單一地追求護膚品濃度及種類,向更加追求技術與成分協同的階段進階,“這些都是科學護膚理念已初見成效的有力體現。”


      專家:辯證看待網絡護膚知識


      “在護膚品市場科技驅動的變革中,企業通過對產品成分及功效的深入科學研究,也成為消費者專業護膚的重要依據。” 行業專家孫玉鳳表示,需要關注的是,由于社交媒體非常發達,消費者獲得護膚知識的來源和渠道也非常復雜多樣。


      該專家指出,例如社交app中隨處可見的產品種草和科普,讓部分消費者基于這些碎片化的知識內容,以為掌握足夠的皮膚科學知識,卻無意識地造成跟風吹捧、夸大某些成分功效等問題。“但事實上,脫離個人膚質、濃度、安全性等因素,討論某個成分的功效優勢,往往會給用戶的皮膚健康帶來潛在風險。所以我們更鼓勵年輕消費群體從專業的渠道學習了解信息,理性辯證地看待網絡上的各種護膚知識,謹慎選擇護膚品和不熟悉的成分。”


      “護膚品畢竟不是藥品,它更是一種日化產品,因此需要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和使用體驗。“對于如何進一步基于消費科學護膚需求提高企業競爭力,安德普泰市場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隨著護膚品行業基礎設施逐步趨同,傳播內容多元化、傳播渠道去中心化趨勢的發展,消費者的科學護膚意識與需求會愈來愈強,實現科學護膚任重道遠。而護膚品行業企業未來可見的競爭方向,將會聚焦在企業的科技實力,以及用戶需求滿足兩個方面。(記者 盧岳)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