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消費經濟助力兒童套餐市場快速增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14





      親子消費經濟的崛起、年輕一代父母育兒方式及生活習慣的轉變,目前已帶火了兒童餐市場的發展。根據相關數據,中國家庭每年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近2萬元左右,其中飲食占24%。數據測算,中國兒童在“吃”上的市場規模已近萬億元。


      各大餐飲品牌或餐廳都在試圖跟上這個“風口”。據央視網報道,僅2022年1—8月,我國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親子餐、兒童餐”的兒童餐飲企業新增近百家。美團近日發布《兒童餐線上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截至4月30日,團購平臺“兒童餐”訂單量同比2022年增長144.78%,全國兒童餐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300%,帶孩子出去吃飯成為很多新生代家庭的選擇。專家建議,要做好家長的食育科普工作,保障餐飲店兒童餐的營養和安全。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兒童餐


      隨著消費升級趨勢逐漸延伸至親子領域的各個方面,餐飲店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2013年海底撈的部分門店開始提供免費的兒童蒸蛋和單獨的寶寶套餐,同時進行兒童手工坊試點;2020年,黃記煌推出小型的“兒童燜鍋”,贈送玩具盲盒,此后又在店內設立積木、畫板、圖書等兒童專區;2021年,江邊城外也加入寶寶餐業務,并上新了兩款套餐;2022年底西貝莜面村上新多款兒童餐零售產品,萌娃在餐廳里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據統計,今年五一期間其門店兒童餐銷量超過47萬份,門店兒童客流將近20萬人。


      不僅如此,近年來,市場上還出現了不少主打親子用餐,致力于幫助家長解決小朋友出游飲食難題的親子餐廳。


      美團團購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美團團購平臺“兒童餐”訂單量同比2022年增長144.78%。而聚焦外賣,2022年兒童餐訂單量年同比增長300%。2022年寒假、暑假期間美團外賣平臺的“兒童餐”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超55%。


      美團外賣2022年兒童餐商家主營品類依次為:漢堡、炸物類小吃、飯類套餐、意面比薩、鹵味小吃。而到店團購選擇上,主營品類依次為:自助餐、西餐、小吃快餐、面包甜點、川菜。


      業內人士分析,外賣兒童餐品類飽腹、解饞屬性更強,以自助餐、西餐為代表的進店場景,則著重滿足孩子們氛圍與儀式感的訴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0—15歲人口為25615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8.1%。《2022兒童在外就餐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報告》也顯示,6—12歲兒童經常在外就餐的比例為44.4%。業內人士指出,消費群體的擴大,也讓更多餐廳推出了兒童餐,其成為越來越多品牌宣傳引流的方式,兒童逐漸成為餐企們搶奪的新生消費力量。


      外賣、外食助力“養娃”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餐廳要做兒童餐?原因離不開市場有需求。美團調研顯示,外賣兒童餐消費群體中,85后父母占比27%,90后父母占比23%,95后占比17%,成為三大消費主力。


      從消費市場來看,一方面,兒童消費群體的特殊性,對食物的配比、營養、成分、質量有更加細致的要求,很多成人的餐食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由此催生了外出就餐時兒童套餐的市場。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學生營養室副主任張倩表示,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迅速,適量營養均衡的食物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膳食能量和營養素需要量差異較大,不同性別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6—8歲的男孩每天需要攝入能量1700千卡,而12—14歲男孩會增加到2450千卡。


      與之對應,不同年齡段兒童各類食物的推薦攝入量也有一定差異,如6—10歲兒童每天推薦攝入畜禽肉為40克,到11—13歲增加到50克,具體可以參考《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


      另一方面,80、90、00后的新一代帶娃人有著全新的帶娃觀,與其耗時耗力做餐食,帶孩子出去吃飯成為很多父母的選擇。美團調研顯示,7—12歲、3—6歲的孩子家長點兒童餐占比最高,分別為42%、38%。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由父母幫助點餐的比例顯著下降。父母給孩子點外賣的三大主要場景是:不想做飯、孩子有特定需求和生病工作忙等沒人照顧孩子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分布規律符合實際情況,過小的孩子還在以輔食為主,過大的孩子會自己決定三餐,導致家長幫助點外賣的機會減少。


      對此,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學系講師郭戈分析,面對“精細式育兒”給家庭帶來緊張與內耗,一些不堪重負的年輕父母正打開思路,轉而向家庭外部尋求育兒支持。無論是外送餐飲還是到店用餐,以食育為契機,新一代教養者積極聯通多元養育資源,借社會化餐飲服務疏解撫育壓力。他們用“嘴”投票,向市場釋放需求信號,口味清淡、營養均衡的特制兒童飲食,仍是很多家長的心頭好。從“家庭廚房”到“餐廳后廚”,從“親力親為”到“假他人之手”,他們期待的是一樣的科學育兒配方、不一樣的輕松育兒體驗。


      營養兒童餐需合理搭配


      健康的飲食行為不僅可以滿足營養與健康的需要,還可促進心理行為發展;而不健康飲食行為通過影響攝入食物種類和量,如蔬菜水果攝入不足,高脂肪、高糖、高能量食物攝入過多等,從而導致營養不足、超重肥胖、維生素礦物質缺乏、慢性疾病等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


      美團調研顯示,家長在營養健康知識、食育普及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間。53%的家長通過碎片化學習了解營養知識,4%的家長沒有專門學習過營養知識。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朱文麗表示,要鼓勵寶爸、寶媽積極學習營養健康知識。兒童期是飲食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胎兒在母體內通過吸吮和吞咽羊水即開始識別味道和氣味,出生后6月齡添加輔食,通過感官認知,熟悉并接受食物,進入學習吃的階段,學齡前期行為表現出獨立性和主動性,學齡期行為的自主性進一步增強,是飲食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


      “兒童期是飲食行為問題高發階段,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干預,往往會延續至成年期,影響其一生的健康。”朱文麗說道。


      張倩建議,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營養需求,兒童餐的食物量需要適當的調整,不能一刀切。為了能夠讓小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兒童餐要做到食物品種豐富且合理搭配,包括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和色彩搭配等方面。如主食不僅提供大米飯,也可以搭配紅小豆、玉米粒、小米等;蔬菜可以是多種食材混合,如胡蘿下、藕片炒菠菜等。兒童餐的飲品建議選擇牛奶、酸奶或白水,少用含糖飲料,減少齲齒和超重肥胖的風險。


      兒童餐也可以成為宣傳營養健康知識的重要途徑。張倩表示,從配送的包裝袋到盛放食物的餐具,都可以結合兒童生長發育特點和飲食習慣,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或文字宣傳營養健康知識,如強調蔬菜對兒童健康的益處、少吃高油高鹽的食物、魚禽肉蛋的量要適宜等。餐飲商家可以參考預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簽,在點餐頁面、餐品包裝及菜單上展示兒童餐的主要營養成分和營養特點,便于家長合理搭配食物。(王佳儀)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