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配上酸梅湯 “跨界風”吹到大藥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15





      最近,年輕人社交圈里流行起了跑中藥房。和以往抓藥不同,更多人是為了購買養生茶飲,而酸梅湯則成為中藥茶飲中的“新寵”。


      找中醫配酸梅湯 近2000萬網友圍觀


      烏梅30g、陳皮8g、薄荷8g、桑葚8g、山楂20g、甘草5g……9月5日,在成都市金牛區交大路174號的一家中藥店里,中藥師在柜臺顯眼的位置擺上了一張酸梅湯的方子。


      藥劑師告訴記者,這個方子是近期最暢銷的,“常常有人來問能不能抓酸梅湯,一般客人都沒有自帶方子,我們就做了這樣的推薦。”已經立秋了,很多城市還是暑熱未盡,全國各地前往中藥店體驗酸梅湯的網友絡繹不絕。


      有藥劑師表示:“最近幾天來問酸梅湯的市民一下子多了起來,早上就有好幾位,進門直接往中藥柜臺走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來咨詢酸梅湯的。最近一周,酸梅湯的開方量暴增,初步統計,這幾天我們開出600多副酸梅湯的方子。這兩年來,青年人社交圈的養生消費有明顯上升趨勢,包括酸梅湯在內的各類養生茶飲就是不少青年的‘新寵’。”


      在網上,中藥版酸梅湯的視頻爆火,“花十元找中醫配酸梅湯”的話題一度登上短視頻平臺熱搜,近2000萬網友圍觀。酸梅湯在網上火了,很多視頻博主紛紛曬出拿著配方走進藥房抓藥的經歷,僅花費低廉的價格,就能收獲一份酸梅湯原材料。網友調侃,“打敗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藥房”“一個月后,中藥房:您的茉莉奶綠好了”……


      9.32元開一副 可制作5杯酸梅湯


      “中藥飲品其實從古有之,遠在商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會在梅子里提取酸味制作飲料。”三六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一薇向記者介紹道,酸梅湯的標準配置是:烏梅、陳皮、山楂三味藥,酌情會添加一些薄荷、桑葚、甘草。其中,烏梅味酸,有斂肺澀腸生津的功效;陳皮味辛,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山楂胃酸,有消食健胃降脂的功效。將這些藥熬煮在一起,酌情添加冰糖,純天然無添加劑,可以健脾補氣生津解暑,確實非常健康。


      中醫館買酸梅湯的價格是否真的如此便宜?口感好嗎?9月5日,記者走進多家中藥房進行了探訪。


      記者注意到,在成都市金牛區同仁堂金沙藥店,一副酸梅湯的方子有3種價位,其中選擇普通陳皮的方子一副9.32元,選擇三年新會陳皮的方子一副20.84元,七年新會陳皮(特級)的最貴,一副34.44元。藥劑師告訴記者,越好的陳皮不僅口感更好,藥用價值也更高。此外,一些中醫館的酸梅湯還可“私人定制”,藥店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方、減方。作為一道大眾飲品,酸梅湯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青睞,很多人會選擇囤購。


      記者選擇了一副配有普通陳皮的酸梅湯,藥劑師表示,藥房支持現場熬制,不過需要收取3元多的制作費。一般情況下,客人都喜歡自己帶回家熬制,通常40分鐘左右就可以熬制成功,像記者所購買的一副,按照他們的經驗,煎藥時再加120g冰糖風味較佳,最終可以熬出5杯。


      中藥版酸梅湯味道如何?記者把配好的藥帶回家進行了煎煮。在這個過程中,與傳統茶飲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在此刻漸漸顯現,那就是一股清新又不顯苦澀的中藥味。一碗溫的酸梅湯下肚,火熱卻又清爽,恰到好處的甜味對減肥人士來說非常友好。


      “朋克養生” 中醫藥變得越來越時尚


      近年來,不少老字號的藥企紛紛跨界,將傳統養生藥材融入咖啡、茶飲這一細分賽道,主打“健康養生”,貼近時下年輕人追求的“朋克養生之道”。


      同仁堂推出的“熬夜水”,含有人參、大棗、貢菊、羅漢果和蜂蜜;苦瓜美式被稱為“內卷解藥”;益母草玫瑰拿鐵被稱為“愛情解藥”……童涵春堂則推出草本飲品,由荷葉、苦蕎、黑茶等制作的九曲荷葉刮油水,清涼解膩;以洛神花茶為底,加入玫瑰蒟蒻的女神膠原玫瑰露,宣稱具有美容養顏作用……


      古老的中藥開始文藝復興,當然不局限于“食療”。


      擁有著千年歷史的中醫美容,在這個高科技時代里宛若一股清流。記載于明代龔廷賢編撰的醫書《魯府禁方》中的紅玉膏,是用杏仁(去皮)、滑石、輕粉、雞蛋清加龍腦等調制而成的面膏敷臉,成就了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鐘情于珍珠粉敷面的慈禧太后,更是經常使用中醫古方面膜,由各種花茶、中藥磨成粉制成。


      中醫藥美容正漸漸被年輕人發現且接納。他們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分享、種草,“幾塊錢喝出冷白皮”“老中醫美白茶”,聽得人怦然心動。


      杭州市拱墅區米市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年特意開設了中醫護理門診,推出了祛斑美白的中藥面膜。整個護理過程近1小時:精華液敷10分鐘,用來補水;隔著紗布敷中藥粉15分鐘;面部刮痧30分鐘,起到緊致提拉的作用。其中關鍵的一步就是中藥粉,內含芍藥、茯苓、白芷、白術、防風等幾味中藥,和醋、蜂蜜、水按比例攪拌成糊狀。“一般來衛生服務中心的以中老年人為主,隨著中藥面膜的推廣,也有年輕人來嘗試了,效果還不錯。”科室負責人鈕娟珍說。(宗 禾)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