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期間全國餐飲消費活躍。
據中國烹飪協會開展的“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餐飲業經營情況調研”數據,受訪餐飲企業假期前七天營業收入與去年國慶假期相比上漲67.5%,與2019年國慶假期相比上漲15.1%;客流量與去年國慶假期相比上漲82.2%,與2019年國慶假期相比上漲6.6%。全國多地都在積極推廣促進消費新舉措,餐飲老字號也在加快本地化、年輕化。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一系列措施的落地以及線下消費場景的增多,我國餐飲發展動力勢必更加強勁。
多地出臺政策促進餐飲消費
全國多地近日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促進餐飲、住宿等服務消費。云南省出臺《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將打造一批特色餐飲美食街區,組織開展“云南名特小吃節”等促消費活動,鼓勵建設主題鮮明、特色突出、風格各異的半山酒店;支持各地舉辦文旅消費季(月)等活動,培育推出一批康養度假、文化體驗、鄉村休閑、科學科普等新業態項目。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提到,將改造或新建夜間購物、餐飲、旅游、文化、體育等融合消費新載體,從2024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安排1億元,對建設運營主體給予獎補。對經允許臨時占用道路開展夜間經營的,免收占道費。對經相關管理主體同意利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開展夜間消費活動的,免收場租費、攤位費。在夜間消費場所增設臨時停車位,對出于消費需要的臨時性停車實施包容性管理。廣東深圳發布《深圳市關于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指出在挖掘數字消費潛力、豐富餐飲消費體驗的同時,還要面向港澳游客加強宣傳推介、優化港澳游客消費服務、完善跨境支付環境,為港澳人士提供多門類、多品種的跨境支付方式,著重提高商場超市、餐飲、停車場等現金使用頻率較高場景的現金服務水平。除此以外,深圳市商務局還組織各大商圈和企業持續開展促消費活動,結合中秋國慶“雙節”假期和“金九銀十”消費旺季,辦好“深圳購物季”“十月品牌嗨購”“深圳咖啡節”“夜間經濟大會”等500余場活動。
不僅如此,多地舉辦預制菜、小吃產業等推介活動,發放消費券,豐富餐飲消費體驗。為推動新閩菜發展,福建省出臺相關措施,提出舉辦新閩菜發展大會,開展新閩菜系列評選活動,打造一批國內外知名閩菜品牌。鼓勵各地舉辦預制菜、小吃產業等推介活動。支持各地推廣各具特色的“一縣一桌菜”。支持各地市提升改造一批“閩味街區”“美食夜市”,開展“八閩美食嘉年華”系列活動。為了鼓勵旅客夜間出外消費,體驗香港美酒佳肴,香港特別行政區啟動“香港夜繽紛”計劃,并從11月起,向來訪旅客送出100萬份、合計價值1億港元的“香港夜饗樂”旅客餐飲消費券。江西省發放1350萬元餐飲消費券,截至10月4日,累計核銷金額為448萬元,帶動餐飲消費近1300萬元。江西贛州市發放消費券4165萬元,宜春市發放消費券1800萬元,萍鄉市發放500萬商旅融合消費券。
今年以來,北京、重慶、大連、海口、岳陽等城市相繼發放了餐飲、文旅消費券。“據美團統計,地方消費券發放期間,餐飲商戶單店日均交易額和單店日均消費頻次較此前兩周分別增長33.1%和23.3%;消費券活動結束后兩周,餐飲商戶單店日均交易額和單店日均消費頻次較活動前兩周分別增長14.6%和11.2%。這表明發放消費券不僅能激發人們的消費意愿并使商戶增收,且活動后商戶及所在商圈的消費熱度仍會持續一段時間。”美團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說。
北京烹飪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益于一系列促消費政策以及線下消費場景的增多,餐飲業持續回暖。
更多餐飲老字號有望回歸
餐飲老字號如今加快回暖步伐,許多品牌在經歷了“斷檔”后逐漸重歸消費者視野。近日有消息稱,北京著名的“八大樓”之一安福樓以及知名餐廳“康樂”有望重新恢復經營。
近年來,餐飲老字號守正創新不斷努力,除了讓老顧客能在老字號找到味蕾記憶,越來越多的本地消費者也愿意將日常的用餐、聚會放在老字號餐飲。在環境裝修、菜品擺盤以及服務方面,老字號也在努力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人們對于老字號的印象是“牌子老、人老、產品老”,近年來,老字號餐飲在守正創新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下腳步。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中都涌現出很多老字號的年輕廚師,他們在繼承傳統、融合創新方面不斷制造“驚喜”。同時,老字號不再只是外地游客的選擇,更多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其擁躉。
餐飲老字號企業同時將目光投向了電商,期待搭載電商上行,把握新消費機遇。一些電商與傳統老字號深度綁定,基于消費者洞察推動產品創新,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優化供應鏈履約服務等,將傳統老字號的經典招牌菜送入千家萬戶,為老字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老字號的發展離不開“掌門人”的匠心,要承擔社會責任,要做“良心買賣”,才對得起老字號的“金字招牌”。
餐飲消費增長仍將持續
“餐飲消費在疫情平穩轉段后表現搶眼,新餐飲模式層出不窮,餐飲運營整體效率和效益同步增長,為整個市場的復蘇回暖帶來了一股新氣象,拉動了市場的復蘇和回暖。”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
宋向清分析,今年上半年餐飲消費主要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品牌餐飲更受歡迎,消費者對特定品牌的青睞度日益提升;二是餐飲品牌時尚化、潮流化趨勢更加明顯,品牌餐飲店通過創新經營模式吸引了更多追求時尚新潮的年輕族群;三是餐飲消費連鎖化發展逐步深化,餐飲連鎖品牌發展規模逐步擴大,成為資本青睞的一個領域,同時也帶動餐飲整體消費復蘇。
談及如何進一步推動餐飲行業恢復和擴大餐飲消費,宋向清建議,一方面,應推動餐飲行業標準化,使餐飲消費更加安全、健康、環保。當前,餐飲生產和消費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如新食材、新的制作方式以及新的服務模式等。要不斷適應這種變化,需要相關部門制定新的標準和規范,引導餐飲行業更健康、穩健地發展。另一方面,餐飲管理運營團隊進一步加強專業培訓,與時俱進,對新的消費群體、消費特點、餐飲模式進行把控以及運用,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