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2023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在太原站開唱之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公告,山西省6市共計35家景區特別推出門票優惠活動,凡是購買周杰倫演唱會太原站門票的游客,只需出示門票或票根,即可享受優惠,其中很多景區可免票游覽。
將明星演唱會與旅游“綁定”,已經有很多先例,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伴隨極高熱度的明星演唱會,多地政府也出臺了配套措施,以提升演唱會觀眾的城市體驗感,并推動觀眾走向更多的旅游景區。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呼吁,要制定更為詳細的法律法規,同時發揮更多的市場力量,以此來維護演藝、旅游市場生態良性發展。
“春節效應”顯現
今年6月周杰倫海南海口演唱會,四天吸引了15.46萬人次觀眾,其中外省觀眾9.51萬人次,給海口帶來旅游綜合收入9.76億元;今年7月,天津舉辦首屆泡泡島音樂節,現場觀眾超6萬人次,其中約70%來自北京、河北及其他地區;今年8月,TFBOYS“十年之約”西安演唱會,兩天時間當地住宿線上預訂量同比激增738%,帶動當地旅游綜合收入4.16億元……
同程研究院相關負責人指出,大型音樂娛樂演出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強的人流聚集效應,提振當地交通、住宿。
演唱會是如何帶動當地旅游收入的?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吳若山分析,首先,人流的增長為城市旅游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其次,為將短時間的演藝吸引力轉化成旅游“留量”,當地不斷挖掘旅游消費可能,搭建起全方位、多樣化、高質量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形成了“跟著演出去旅游”的文旅流行趨勢。
這樣火爆的“演藝帶動旅游”是否可持續?有業內人士給出了提醒。成都演藝集團董事長業丹表示,今年的演唱會如此之多,是因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簽了合同,本來應該在2020年、2021年演出的。“為什么今年演唱會格外多?那么多積壓的演唱會集中在了今年,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因素。”業丹說。
在業丹看來,最近的演藝市場呈現出了“春節效應”。何為“春節效應”?業丹解釋,就是觀眾面對演唱會一擁而上,不加選擇,但這樣的情況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由此,業丹提醒,不能看到市場一片火熱就立馬投資,需要保持理性,如果市場后面冷下來了,就會給各方帶來很大風險。
地方舉措“助攻”
9月11日晚,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官方消息稱,周杰倫巡回演唱會助力天津文旅發展,現場觀眾達18.5萬人次,累計綜合消費帶動超30億元,演唱會推動了天津市商文旅融合發展和消費擴容提質,提高了天津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充分彰顯了“展演+旅游”的巨大魅力。
今年以來,官方對明星演唱會帶來的消費收入通告已不鮮見。本地的觀眾會在演唱會周邊進行餐飲消費、交通消費,而外地的游客會有機票、高鐵票、住宿、當地旅游的消費,很多地方針對這些配套消費采取了措施。如何能將有限的演唱會消費擴大到更廣的城市旅游中,并借機提升城市形象,多地政府也在開動腦筋。
湖南衡陽薛之謙演唱會期間,當地提供連續三天的免費公交車。凡持有薛之謙衡陽站演唱會實名制門票的游客,還可憑票享受南岳衡山中心景區、南岳大廟景區門票半價優惠。
海南海口周杰倫演唱會期間,海口文旅局專門召開周杰倫演唱會酒店服務保障座談會,推出延遲退房、延長餐時、提供免費水果、免費接送等措施,海口“12345熱線”設立了周杰倫演唱會咨詢專席,景區、餐飲企業推出“門票變消費券”優惠政策。
也有城市抓住機會宣傳當地文化。山東濰坊的新青年音樂節期間,濰坊市濰城區文旅局在音樂節現場設置了傳統名吃朝天鍋攤位,同步協調樂隊在演出中植入朝天鍋元素。此外,該區文旅局還將濰城美食、美景、美宿印制到旅游地圖上。3年前山東省印發的《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2020—2025年)》中就曾提出,要將音樂節作為繁榮發展夜間旅游的主打文化產品。
演唱會的相關消費對城市來說屬于間歇性收入,如何將“演唱會經濟”發揮最大效益?吳若山建議,首先要用好政府的手,通過減免場地租金、稅收優惠、加快審批等措施,為文化活動舉辦開設“綠燈”,為城市“引流”;其次,當地政府在做好城市軟硬件建設外,可指導鼓勵當地景區、消費聚集區等推出更多融合當地特色的演出及文化活動,不斷創新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多元的文化體驗;最后,演唱會、音樂節等文化演出可與舉辦城市合作,結合當地特色,推動“民生+文化演出+產業”融合發展,增強城市在舉辦文化演出方面的優勢及競爭力。
旅游基礎仍是關鍵
以成都為例,今年7月,成都舉辦了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會前成都新建13個場館并改造36個場館。如此一來,成都不僅擁有大量的體育場館、演出場地,還對巨量觀眾的服務有充足的經驗。
從大運會后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會后遺產”被無縫銜接到了演唱會等場景中。比如,今年薛之謙、五月天、劉雨昕、蔡依林、張韶涵等明星的演唱會選址,都在大運會開幕式的舉辦地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
據成都市文廣旅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匯集音樂企業3500余家、音樂演藝品牌21個、音樂藝術院校及設有音樂藝術專業的高校19所、音樂唱作人才6.45萬人、音樂演出院團42支,形成了音樂產業集聚區4個、音樂特色小鎮5個,擁有城市音樂廳、露天音樂公園等專業音樂演藝場館76個、錄音棚124個,每百萬人擁有演藝場館數量達5.28個,各類市場化的音樂節會年均舉辦超2000場次。
在業丹看來,一座城市能吸引并留住游客,最關鍵的依然是優質的景區、有競爭力的美食、完善的商業。與此同時,旅游行業還需要有更細致的法律法規,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重視專業人才,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維護健康的旅游市場。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璐表示,演唱會能為觀眾帶來美好的現場體驗,是文化產業落地的重要形式,除門票收入和周邊產品外,對當地旅游業亦有帶動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隨著演唱會經濟火熱,倒賣門票、治安管理等問題頻出。劉璐建議,應多方發力,優化售票機制、增強城市服務能力,如此才有利于演唱會行業長遠健康發展。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