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信用卡推出300元的大額優惠券滿減活動”“用日照銀行信用卡購買小米手機,隨機立減了835元”……
目前,“雙十一”購物節的戰鼓已經敲響。自今年10月中下旬以來,伴隨著各大電商平臺預售活動的開啟,消費市場正在持續升溫。
滿減、提額、降利率……作為消費信貸的主力軍,各家銀行也摩拳擦掌,聯合電商平臺開展深度合作,推出了各式各樣的促消費活動。
隨著線上消費趨勢的持續升溫,電商平臺已經成為“雙十一”購物節的主戰場。
支付滿減、分期滿減、綁卡立減……在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多家銀行開啟了“神仙打架”模式,紛紛與各大電商平臺合作,圍繞信用卡營銷開展了一系列“大動作”,帶給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優惠。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6家國有大行以及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均與京東平臺聯手,推出了支付消費隨機立減、分期滿減等營銷活動。
在淘寶平臺的銀行卡福利專區,共有數十家銀行機構與平臺聯合開展“雙十一”促銷活動。例如,工行、建行、浦發銀行信用卡分期最高減100元,工行、交行信用卡以及中信銀行借記卡推出了首次綁卡立減活動。
在“雙十一”期間,不少中小銀行也展開了“花式”營銷,推出了多樣的優惠活動。例如,北京銀行信用卡持卡人在抖音App的電商、本地生活場景下單,有機會享受單筆實際支付金額滿1000元立減50元優惠;日照銀行推出“嗨購隨機立減”活動。
在業內專家看來,銀行與電商平臺的聯手,不僅可以實現“雙贏”,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對銀行來說,有助于借助電商平臺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創新金融服務與產品,拓展銀行信用卡、消費貸、支付結算等業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利;電商平臺通過與銀行合作,有助于平臺獲客,提升消費者黏性。”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
今年以來,在促消費、擴內需的政策引導下,銀行業大力推動消費貸業務發展。借助“雙十一”,多家銀行掀起新一輪消費貸限時優惠活動,推動消費信貸產品利率持續走低。例如,建行寧波分行發布了“繽紛快樂雙十一,建行消費貸來相助”活動,該行消費貸年化利率(單利)3.45%起,活動時間至11月30日。
在周茂華看來,今年以來,消費貸利率持續走低,一方面是受到了市場競爭影響。當前,國內消費信心和消費貸需求處于恢復階段,疊加銀行積極推動消費貸業務發展,同業競爭激烈,降低利率成為獲客手段;另一方面,為應對國內外復雜經濟環境,市場利率中樞下移,也是推動消費貸款利率走低的原因。
不只是“雙十一”購物節,《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各家銀行抓住節假日以及社會熱點等營銷契機,推出了一系列信用卡優惠活動,不斷激發存量客戶的消費潛能。
作為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合作伙伴,工行曾推出辦聯名信用卡享環球影城提前入園、消費達標贏免費門票的活動。以舞蹈詩劇為藝術靈感,中國農業銀行推出了以“只此青綠”為卡面主題的信用卡,受到不少“國潮”愛好者的追捧。
告別了發卡數量和交易額的高速增長,當前,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已經逐步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不同于以往的“跑馬圈地”,“深化存量客戶經營”“增加存量客戶黏性”成為銀行信用卡發展的關鍵詞。
周茂華表示,提升信用卡用戶的體驗與黏性是未來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部分銀行在加快數字化技術賦能相關業務,提升業務辦理便利性,提升客戶消費體驗。同時,不斷增強銀行服務效率和風控能力。
“除了創新營銷方式,銀行還可以尋求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進而形成特色品牌。”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產品的定價上可以更加靈活,不但能實現與其他銀行的差異化,還能實現對不同客戶的差異化。”
轉自:金融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