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品質 創新品類國貨品牌“雙11”表現亮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16





      今年以來,國貨熱點不斷,老國貨終于吃到了流量紅利,今年天貓“雙11”,243個國貨品牌進入“億元俱樂部”。眾多國貨品牌“支棱起來”了,數據表現亮眼。專家表示,這些國貨品牌不應局限于“老情懷”,更應該走出“舒適區”,不斷研發新技術、新材料,提升產品的品質和性能,從而構筑品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護城河。與過去促銷靠打價格戰不同,隨著“中國智造”不斷崛起,如今,國貨品牌正在向注重品質、凸顯特色、創新產品品類等方向加速轉化。


      國貨“真香” 熱度飆升


      今年國貨品牌在互聯網上很熱鬧。蓮花等一些老牌國貨頻頻登上熱搜,不僅迎來熱賣,而且越來越會“玩”。從“抱團商戰”到“國貨相親大會”,在年輕人中越來越受歡迎的國貨品牌近來在社交平臺上格外活躍。國貨品牌不僅在用新鮮有趣的互動方式吸引注意力,而且還用極致的性價比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將流量轉化為銷量。國貨消費的強勁增長,成為今年“雙11”的亮點。


      天貓方面的數據顯示,10月31日晚8點,天貓“雙11”大促正式開售,國貨戰績亮眼:85個國貨品牌開賣即破億,超7萬個國貨品牌首日成交翻倍。新老國貨品牌在各行業都展示出強勁勢頭。唯品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雙11”,一方面年輕消費者對于國貨的熱情居高不下,“95后”成為平臺上國貨購買量增速最快的群體之一。另一方面,國貨也在破圈,80后乃至70后也越來越認可國貨品牌,唯品會數據顯示,80后在服飾、美妝等方面越來越偏愛國貨品牌。


      國際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日前發布的《2023“雙十一”年度調研報告》顯示,66%的受訪者計劃增加對本土品牌的消費支出,在多個近年來的相關調研中,消費者對中國本土品牌的忠誠度逐漸提高。


      業內人士表示。國貨從靠性價比取勝到以品牌綜合實力取勝,消費者對外國品牌的品牌溢價逐漸發生認知轉變。國貨品牌還加強了品牌建設,在競爭中更具影響力。


      年輕消費者成主力軍


      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理念和對促銷的認知也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90后”“0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相關報告顯示,在全行業國潮品牌消費中,這一群體占比達74%,是絕對主力。唯品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雙11”,年輕消費者對于國貨的熱情居高不下,95后成為平臺上國貨購買量增速最快的群體之一。


      今年“雙11”期間,諸多國貨更是通過品牌聯名、拋梗造梗、直播間互動等各種方式緊跟潮流趨勢,持續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關注。僅天貓平臺,就有超過100個國貨品牌上演史上最大規模跨界聯名,推出“雙11”熱梗禮盒。


      廣東財經大學華南商業智庫理事長、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王先慶認為,國貨走俏和Z世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息息相關。他們對于國外品牌沒有過多崇拜和迷戀,另外中國制造的產品用質量實力說話,也更貼合他們的消費習慣,相信未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硬實力”成競爭關鍵


      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來說,國貨品牌,意義重大。其不僅能為國民提供具有優質性價比的產品,直接刺激國內消費,其中的龍頭企業更是連接著一整條國內的產業鏈,承擔著無數人的就業問題,還背負著與國外品牌競爭的重任。如今,越來越多“好用不貴”的國貨退出了國際品牌“替代品”身份,華麗轉身的背后,是消費者與日俱增的信任與青睞。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國貨熱”一方面源自國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另一方面源自國貨品牌產品質量、品質的提升。中國有能力塑造高品質國貨品牌,也有能力針對國潮文化供給個性商品,滿足市場需求。


      國貨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于創新,國貨品牌更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是戰勝競爭的關鍵。國貨品牌“支棱起來”了,這既讓人感到欣喜,也會令人擔心,如何確保“國貨熱”不是曇花一現?


      技術創新是國貨品牌發展的動力。高標準、質量好的國貨商品,不僅能滿足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還樹立了品牌形象,贏得長久發展的競爭優勢。文化內涵是國貨品牌的靈魂。隨著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多樣,文化消費已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創新營銷方式是擴大品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如今,電商、短視頻等新消費業態的出現,為國貨打響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提供了更高效的平臺。近年來,不少國貨品牌利用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創新營銷,通過跨界聯名、社群營銷、直播等方式,加強了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系,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企業也就有了發展活力。


      “國貨產品是具備相當的產品質量與高性價比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肯定地說,雖然“國貨熱”與品牌營銷有一定關系,但是細究深層次原因,有其必然性。經歷漫長沉淀期的國貨具備市場競爭的基礎,需要趁此機會,持續創新,把握新的消費潮流,不斷豐富產品,維持商品質量。同時,保障價格合理、誠信經營,強化市場競爭力,實現長遠發展。


      長期消費者是國貨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贏取更多的銷售機會,獲得更多的利潤,進而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和生產,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技術的創新,才能打造全新的良性循環。對于國貨品牌來說,僅僅當網紅,或者偶爾翻紅,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找到發展新動能,方能“長紅”。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