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飾消費 “悅己”當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29





      近年來,在新工藝加持下,珠寶首飾的形式和用料均不斷創新,新品爆品層出不窮。而論及消費者熱衷購買珠寶首飾的原因,一方面源于珠寶首飾自身的增值保值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今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精神層面的滿足,更愿意為能“悅己”的事物買單。


      從“送禮”到“悅己”


      首飾消費認知和態度正發生變化


      近日,記者在北京一家DIY首飾的門店內看到,許多年輕情侶正在店內親手制作屬于“彼此”的銀戒指。消費者小王告訴記者,下周是男友的生日,自己想親手制作一枚戒指并刻上日期送男友。“比起在商店里購買一枚戒指,這樣的戒指更有意義。”小王覺得。


      11月6日,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京東11.11珠寶首飾消費觀察》(以下簡稱《消費觀察》)。《消費觀察》顯示,今年京東“11.11”首周的珠寶首飾消費,“悅己”的成分越來越重。從數字來看,在去年同期,珠寶首飾品類成交額中,男女分別占比為64%和36%,大量的男性消費者將珠寶首飾作為禮物贈送。而在今年,這一數字則分別為38%和62%,逆轉的比例背后,代表的是越來越多的女性消費者更自由和獨立的消費,也代表了她們愿意為“悅己”花費更高。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告訴記者,消費者購買首飾從“送禮”轉變為“悅己”,體現出消費者對于首飾消費的認知和態度正在發生變化。“過去,首飾往往被視為一種禮品,用于送給親友或者作為結婚、生日等場合的禮物。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將首飾作為一種自我表達和個性展示的方式,這一現象也反映了消費者對于個人體驗及情感滿足的重視。”朱克力說。


      舒緩壓力、調節放松


      “盤串”也屬“悅己”消費


      除了在購買金銀類首飾上注重“悅己”,記者注意到,許多年輕人的手上還都戴上了木手串。對此,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盤串”在年輕人中的普及,這反映了年輕人對于舒緩壓力、調節放松的需求,也成為“悅己”消費的一部分。


      消費者唐女士告訴記者,她通常在“小紅書”的店鋪購買手串,并根據日常的穿衣風格挑選可以搭配的手串。“每天看到手腕上戴著和衣服同色系的手串,時不時拿在手中盤,讓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了釋放壓力的方式。”唐女士說。


      記者打開直播平臺,在某一瀏覽量多的手串直播間內看到,手串產品琳瑯滿目,不僅有小葉紫檀、綠松石、蜜蠟、菩提子等材質的成品手串,還有許多配件、散珠,消費者可以購買后自行搭配。《消費觀察》顯示,消費者在對木手串的選擇上,更青睞檀香、金絲楠和菩提,三款產品在今年京東“11.11”首周訂單量分別同比增長280%、115%和87%。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追求也在逐漸增強。“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的普及為年輕人接觸和了解‘盤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購買渠道。‘盤串’作為一種傳統的手工藝品和文化符號,勢必將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和追捧。”柏文喜說道。(習記者 張鈺格格


      轉自:消費日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