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棲身消費鄙視鏈底端的中年大叔,終于在今年“雙11”扳回一局。數據顯示,今年“雙11”,針對中年男性的商品銷售額首次超過了寵物用品。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消費市場的“鄙視鏈”的排序是少女、兒童、少婦、老人、狗、男人。男性,尤其是中年男性,其消費力被揶揄為“狗都不如”。
中年大叔為什么突然肯花錢了?不妨先看看大叔們都把錢花在了什么地方。
天貓數據顯示,今年“雙11”,男性消費涌現“新三寶”:公路自行車、電競產品和沖鋒衣,其銷售額增幅分別為305%、114%和90%。如果給這“三寶”貼標簽,大概就是“運動”“游戲”和“戶外”——看上去更年輕的消費標簽。
而過去中年男性消費的“三寶”,分別是茅臺、漁具和始祖鳥。
從中年男性消費商品類型的變化不難看出,中年男性的消費偏好已經由“靜”轉“動”,他們不再滿足于口腹之欲和悠閑垂釣,變得更愛運動、更愛玩兒。
值得注意的是,中年男性過去消費的“三寶”并未改變其在消費鄙視鏈的地位。換言之,雖然消費了,但是消費得并不多。不過,“新三寶”使其超越了寵物消費,銷售額驚人的增幅不得不令人對中年男性未來的消費潛力持有更樂觀的預期,因為數字反映了中年男性更希望為自己花錢的欲望。
中年男性多數“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承擔更多家庭責任,過去雖然不愛花錢,并不等于他們沒有消費能力——社會地位與財富的積累,使得中年男性比其他年齡段有更為雄厚的購買力,他們只是把錢更多地花在了資產型商品上,如房產、汽車、手表、煙酒、數碼產品等,這些商品的消費屬性,更多的是家庭投資、人情消費甚至面子消費,還算不上中年男性“向內求”的自我滿足式消費。另外還有中年男性為取悅配偶產生的消費:給妻子買上萬元的名牌包,但自己或許只用帆布兜。
而“新三寶”的個體消費屬性更強,追求的是自我愉悅,這其實才是中年男性消費“被看見”的開始。中年男性不僅要取悅家庭成員,也要取悅自己——奮斗半生,想對自己好一些的自我滿足式消費。
透過“新三寶”,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發現,無論是運動還是游戲消費,都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社交屬性,既要彰顯自身品位,又要適合與“圈友”互動。
還有一個數據略顯悲觀:雖然中年男性消費首度超過了狗,但仍位居貓之后,更沒有超越老人、孩子和少婦。或許也可以說,中年男性的消費力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張麗娜)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