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擴大旅游消費 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0





      旅游行業應在五方面發力,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準確把握旅游業面臨的新的發展環境,清醒認識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不足,著力持續擴大旅游消費,著力提高旅游目的地運營能力,有效提升旅游企業發展能力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會議還明確提出積極培育文娛旅游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旅游堵點、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任務。這為做好明年旅游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旅游行業應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擴大旅游消費,加快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準確把握旅游業面臨的新的發展環境。綜合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外部環境存在的地緣政治挑戰、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低迷等問題,直接影響旅游服務貿易增長,給我國入出境旅游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國內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居民收入及消費投資收縮等情況,對激發消費潛能、推動旅游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形成新的壓力。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心理等發生了深刻變化,旅游消費呈現出特色文化吸引、場景體驗帶動、線上線下融合等新特點,對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針對上述新挑戰、新特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等措施,有助于采取更多新舉措新手段,著力破解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加快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步伐。


      二是清醒認識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不足。當前,旅游業發展已經進入大眾旅游新時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行業產業發展在理念轉型、供給優化、創新驅動、企業能力、帶動作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和迫切性認識不夠,科技賦能、人才引領、綠色轉型意識不強;面對新時期大眾旅游消費需求新特點,優質旅游產品與服務供給的適配性不夠;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效益、旅游目的地運營管理水平不夠高,產業創新能力、國際傳播能力亟待提升;對旅游企業的培育發展力度強度不夠,富有競爭力的旅游企業數量規模、實力存在不足。旅游業帶動其他產業及城市區域發展的綜合賦能作用需要進一步增強。這些問題或不足需要在明年工作中積極應對、著力破解。


      三是著力持續擴大旅游消費、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首先,堅定旅游業發展信心與定力。從全球范圍看,盡管受到疫情沖擊,但是旅游業發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2022年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第21屆全球峰會發布的《旅游業經濟影響報告》預計,2022年至2032年間,旅游業GDP將以平均每年5.8%的速度增長,超過全球經濟2.7%的增長率。從我國情況看,旅游已經成為“小康生活標配、美好生活必備”,入出境旅游成為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途徑與紐帶,旅游市場強勢復蘇更是成為我國經濟恢復的最大亮點之一,旅游業的綜合帶動作用受到更多重視。


      其次,加快重塑旅游業發展理念。中央經濟工作次會議明確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這些都要求旅游業更加重視品質、均衡、公平、包容、安全、自主發展,為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凝聚思想共識,奠定認識基礎。同時,從近年來各地發展實踐來看,依靠價值感召力、體驗感染力、消費吸引力和人才引領力等協同發力,旅游業呈現出以人為本的高技術、高情感平衡型產業特征。為與這樣的發展趨勢相適應,行業要在發展理念上及時作出調整。


      再次,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要推動文旅融合從要素融合向價值融合邁進,實現文化、旅游領域內優秀內容、人才、技術、品牌、資本、數據等價值層面的深度融合,以文旅深度融合新價值賦能城市能級提升。大力推動建設更多文旅新流量入口和新消費樞紐,營造更多新休閑環境和新場所精神,形成更多新時代“人、產、城”深度融合的城市活力區。另一方面,要深化國際旅游合作,擴大旅游領域對外開放,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穩步提升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積極拓展國際旅游服務貿易,更好發揮旅游業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例如,近期,上海市提出努力構建文旅領域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建設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值得行業關注。


      四是著力提高旅游目的地運營能力。旅游目的地應針對新需求,采用新技術,創造新潮流,加快形成新發展環境下的韌性發展能力。需要從景觀、環境吸引向文化魅力吸引轉變,從線下靜態展示向線上線下融合與互動沉浸體驗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目的地生態經濟轉變,從大眾營銷向小眾營銷、社群營銷、精準營銷轉變,從基礎功能性服務向情感服務、柔性服務轉變,從主要服務游客向服務所有在地人群轉變,從投資硬件設施向投資創新創業、技能提升及綠色轉型轉變。這些都需要旅游目的地在運營能力提升上作出更多努力和投入。


      五是有效提升旅游企業發展能力。旅游企業需要加快提升文化價值優先的運營能力,適應技術創新驅動的生產方式,重塑人才第一資源的組織戰略,提高產融結合的運作水平,實施生態文明導向的綠色管理,深化集群網絡理念的資源協同,加快向新型人文企業轉型。這要求旅游企業加快組織架構、運行機制和績效管理制度變革步伐。尤其是要高度重視布局新崗位、集聚新人才,真正發揮人才第一資源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明年經濟工作大方向、大原則已定,旅游行業要堅定發展信心,積極進取,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擔當新的文化使命中實現新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李萌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上海市政府上海研究院文旅項目主任)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