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臨近,京城年夜飯預訂場面火爆,年夜飯包廂更是“一間難求”。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有的餐館設置了最低消費標準,人均消費須達數百元才能訂包廂;有的則推出各式套餐,大多不低于2000元,只有選套餐才提供包廂。
年夜飯預訂設置“最低消費”,是否會間接助長舌尖上的浪費?
訂大廳小桌也得總價達標
“大年三十晚上有包廂嗎?”市民劉女士近日前往海淀區萬柳購物中心的“眉州東坡”訂位。雖然距離過年還有將近一個月,服務員在查詢后卻表示,該店除夕夜僅剩下一個包廂可預訂。
“我們共有6個包廂,其他5個已經訂出去了。”服務員介紹,包廂設有“最低消費”,點餐必須要達到2088元,否則無法使用包廂。而令劉女士意外的是,除夕夜在大廳就餐也須達到一定標準:大桌的“最低消費”為每桌1588元,小桌的“最低消費”是人均200元。
根據這個“規定”,劉女士盤算了一下,一家三口想要在該店吃年夜飯,必須要點夠600元的菜品。“鹵水拼盤69元、東坡肘子138元、砂鍋現焗雞煲55元、蔥香四寶蔬39元、豌豆尖鮮肉蝦仁水餃38元……”劉女士翻閱菜單,5道菜的總價才339元,距離“最低消費”要求相去甚遠。“三口之家得點一大桌子菜才夠數。”劉女士表示,要按照這種標準來點菜,一家人肯定得帶走不少剩菜。
在世紀金源購物中心一家名為“客堂”的客家菜餐廳,除夕夜預訂包廂同樣有“最低消費”。“小包廂可點6至8人套餐,使用大包廂至少要點2688元的10人套餐。”服務員表示,如果實在不想選套餐,也可以單點,但總價必須要在2688元以上。
高價套餐讓小家庭為難
記者走訪發現,為滿足市民預訂年夜飯的需求,大多數餐館推出了各式套餐。在西城區“四世同堂”烤鴨店,一桌年夜飯價位從1288元到6888元不等,可滿足6至14人的需求。但要想訂大一點的包廂,就必須要點2388元以上的套餐。
“2388元的套餐是10位的,8個人也可以用。”服務員這樣介紹。記者看到,標價2388元的“吉慶有余”套餐菜單相當豐盛,包括烤鴨在內共有11道熱菜、6道涼菜,還有主食和湯羹。服務員表示,包廂雖然只能點套餐,但套餐價格要比單點更實惠。“我們推出套餐只是為了方便備菜和制作,客人并不會吃虧。”
這種看似“不吃虧”的優惠,卻讓許多消費者感嘆“無福消受”。究其原因,隨著家庭逐漸小型化,大家族式的聚會越來越少,這些菜品對于小家庭來說實在是太多了。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安少寧表示,餐飲企業在春節期間推出年夜飯套餐,是因為假期人手少、接待量大,屬于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人手少、出菜慢,導致消費者投訴居高不下。”相比之下,可以提前備餐的套餐就成了餐飲企業的選擇。實際上,除了逢年過節、婚宴等特殊情況,餐飲企業一般不會引導消費者選購套餐。
可用包廂服務費緩解成本壓力
記者發現,一些餐館在平日里并未設置最低消費,也并不強制要求預訂包廂的消費者必須購買指定套餐。“為了更好的就餐環境,多花點錢倒沒什么,就是看到食物被浪費,有些不忍心。”市民于先生說。
餐飲場所設置“最低消費”一直為人所詬病,并引發不少消費糾紛。早在2014年,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就曾聯合頒布《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2021年,《北京市反食品浪費規定》提出,“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明示服務項目及其收費標準,不得設置最低消費額。”
北京市地方標準《餐飲業食物減損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正在公開征求意見。記者注意到,征求意見稿中也同樣提到了禁止設置“最低消費”的內容,要求包廂不設置最低消費,同時不強制消費指定套餐。
“設置最低消費肯定是不應該的。”對于預訂包廂的消費門檻,安少寧表示,餐飲企業可通過收取適當的包廂服務費來緩解成本上的壓力。“畢竟,使用包廂就相當于享受了包廂的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這對雙方都很公平。”安少寧建議,餐飲企業應在明顯位置注明包廂收費標準,避免糾紛。
“很多餐飲企業推出年夜飯套餐是根據人數多少來制定菜單,有多少人就準備多少菜品,能夠有效避免浪費。”安少寧建議,餐飲企業應推出更多檔位的年夜飯套餐,滿足小型化家庭的需求。“從控制成本的角度來說,減少浪費對于餐飲企業也有益。”
安少寧也建議消費者量力而行,吃不完的飯菜要打包。只有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形成合力,才能讓年夜飯在充滿“煙火氣”的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費。(記者 張楠 王琪鵬)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