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旅游涉及休閑和旅游消費的方方面面,積極培育文娛旅游新消費增長點,要在科學把握市場發展規律、準確判斷消費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從消費、供給、基礎保障和政策引導等方面多措并舉、合力推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會議明確提出積極培育文娛旅游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旅游堵點、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任務。這為今年旅游經濟工作確定了基調,為旅游行業充分發揮自身市場和產業優勢,助力經濟增長指明了方向。
2024年元旦假期,全國旅游市場迎來“開門紅”,文旅、零售、娛樂等領域亮點頻現,生活服務業持續升溫,消費市場呈現濃濃暖意。旅游市場的“開門紅”,無疑為全年消費市場穩步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眾旅游時代,文娛旅游消費已經從人們日常生活的彈性需求轉變為剛性需求,成為內需消費體系中最具增長力的內容之一。因此,在國家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體系中,積極培育文娛旅游等新消費增長點,必將對整個經濟規模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的帶動作用。
文娛旅游涉及休閑和旅游消費的方方面面,積極培育文娛旅游新消費增長點,要在科學把握市場發展規律、準確判斷消費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從消費、供給、基礎保障和政策引導等方面多措并舉、合力推進。
首先,要提高認識、科學把握文娛旅游消費的內涵和規律。文娛旅游包含文化娛樂和旅游消費兩大領域。文化娛樂屬于日常休閑性消費,主要包括演藝、影視、歌舞、網吧、電子游藝、棋牌等傳統業態以及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新興業態,多是利用日常閑暇時間進行的就時、就地、就近性消費活動,具有顯著的在地化特征,旅游消費則屬于節假日或專屬時間的異地性消費,主要包括觀光、度假、康養、體驗、研學等內容,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多重要素,具有顯著的異地化特征。總體上說,文娛旅游涵蓋了人們日常休閑活動和旅游消費的全部內容,是人們在每日閑暇、每周閑暇、每月閑暇和每年閑暇中利用可自由支配時間進行休閑娛樂和旅游活動的總和,具有典型的時間消費屬性。
其次,要通過創新研發,不斷豐富高質量供給,激發消費潛力,擴大消費規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時間消費產品的類型和質量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文娛旅游產品的文化性、特色性、科技性等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從生產和供給的角度,在緊緊把握市場特征和變化趨勢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研發,不斷提高文娛旅游產品質量、豐富文娛旅游產品類型,以高質量和多樣化的產品供給,激發市場消費潛力,擴大消費規模,把市場做大、把產業做強,讓文娛旅游消費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再次,要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充分保障消費便利和消費安全。無論是本地化的休閑性文化娛樂消費,還是異地化的旅游活動,都需要完善、便利、舒適的交通、通信、醫療、購物等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支撐保障,特別是針對文娛旅游消費的流動性特征,需要構建內外無縫銜接的無通達死角、無時間錯位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和便捷通暢的自駕車出行服務體系,為文娛旅游消費便利化提供基礎性支撐。同時,要加強市場監管,構建良好的市場秩序和公平的交易環境,讓消費者在各種消費和活動場所都能夠安心、放心、舒心。
最后,要通過政策引導,加快促進消費增長和產業壯大。消費增長和產業發展,既需要市場主導,也需要政策杠桿撬動。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利用宣傳推廣、惠民便民、消費補貼、公共資源低價或免費等政策手段,引導和刺激居民消費潛力,把市場規模做大;通過財政補貼、獎勵、金融惠企助企等政策工具,促進和激發市場主體加大創新研發投入,把產品做新、做優,把產業做大、做強,形成消費與供給、需求與生產的互促發展、同步壯大局面。
總之,積極培育文娛旅游新消費增長點,對于促進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旅游行業要在科學把握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經營主體的能動作用和政策杠桿的撬動作用,多措并舉,把市場做大、把產業做強。(王德剛)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