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城有戲”撬動文商旅消費日益升溫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5-15





      隨著“壹戲劇大賞”各大獎項頒出,2024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昨晚在FANCL藝術中心圓滿落幕。劇目數量、全民參與度、文商旅融合效應,都再創新高。


      據統計,今年展演的24部劇目、104場演出,共吸引5萬多人次購票前往劇院觀演,部分場次一票難求,預期票房總收入超1500萬元。此外,戲劇谷與靜安音樂節、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三節再“匯”,共拉動300多萬人次參與現場活動,宣傳觸達2600萬人次以上,相關商圈消費同比增長16%,成功打造了“文旅+商業”靜安文化品牌新樣式。“全城有戲”,正撬動起更廣闊的天地。


      藝術魅力無限,文化流量帶動消費熱度


      本屆“壹戲劇大賞”共收到155個申報劇目,申報獎項超過600個,刷新了歷屆申報數量紀錄。最終,《長恨歌》(上海話版)榮獲“年度大戲”,《駱駝祥子》(北京版)導演方旭摘得“年度最佳導演”,“年度最佳男女演員”則由《事實的有效期》的劉炫銳和《你好,瘋子》的萬茜分獲。已故世界戲劇大師圖米納斯的遺作《浮士德》捧得“年度最佳舞美”和“年度經典復排”兩項大獎。“壹戲劇大賞”終審評委之一、文藝評論家毛時安動情地對記者說:“導演以生命最后的燭光穿越、照亮不朽的經典。這是一場偉大的戲劇家的靈魂和偉大文學家靈魂跨越世代的對話。今晚,我們向圖米納斯致敬,向偉大的戲劇精神致敬,向所有獻身藝術的戲劇人致敬!”


      藝術溫暖人心,也以驚人的力量帶動著城市的活力。“五一”小長假期間,靜安文化節慶品牌再度實現“三節匯”。首次舉辦的靜安音樂節多點齊發、唱響全區。其中,上海文化地標百樂門,與靜安公園的大草坪舞臺、街頭藝人點位形成了兩大主會場、一個街區點位,打造了持續的“音樂熱點”,現場觀演人數達5萬余人次;興業太古匯、MOHO Mall、蘇河灣萬象天地、大寧國際商業廣場4大商圈分會場,共約30萬人次觀演。靜安音樂節6天共演出50場次,超過200位國內外藝人逐一登臺獻藝,商圈同比去年同期客流提升近20%。


      設置在興業太古匯的靜安咖啡文化節線下市集,匯聚了國際連鎖、國內精品咖啡品牌,在咖啡市集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脫穎而出、收獲普遍好評。興業太古匯主會場,以及中信泰富廣場、大寧音樂廣場分會場,累計銷售額近300萬元。


      未來已來,戲劇如何與A I更好互動


      人工智能是時下的熱門話題,這一新興技術正深刻影響著不少行業的發展,那么它又將如何與歷史悠長的戲劇藝術進行互動?作為戲劇谷的重要板塊,論壇堅持以兼具前瞻性與專業性的角度,關注戲劇的最新發展趨勢。今年的論壇以“戲劇與城市”為主題,聚焦“智能時代的戲劇藝術:創新與融合”,于5月11日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業內人士結合本屆戲劇谷展演劇目,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戲劇呈現,并在繼承與創新中煥發新的活力。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表示,藝術與科技本質上相通,核心都是創新。走向理性、走向綜合、走向技術,黃昌勇這樣判斷戲劇的未來走向。“在戲劇發展史中,大多數作品沒有脫離情感范圍的控制,而當今戲劇的新面貌明顯走向了更高的理性。”同時,黃昌勇也在不少作品中看見更為“自由”的創作方法,“盡管戲劇作為綜合藝術已是常識,但一種新的‘綜合’已經誕生,超越了傳統戲劇形式,不固定、不統一、難以被定義。”


      展演劇目特佐普羅斯版《等待戈多》給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伊天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不僅在藝術形式上勇于突破傳統框架,采用新穎的敘事手法和技術手段,還更深層次地通過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哲學思考,觸及了當代社會的痛點與人性的復雜層面。”伊天夫提出思考,不能將戲劇創新與AI技術簡單地畫上等號,“戲劇是關乎美的、關乎有意味的形式的創造,需要容納當今的觀念,但沒有對社會生活的體驗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尋,就無法真正創新”。(記者 王筱麗)


      轉自:中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