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溫蘊“涼”機 政策頻出助燃夏日消費市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18





      “清涼商品”大賣、夜間消費紅火,“清涼經濟”“夜經濟”熱度跟隨近期氣溫一道上升。同時,不少地方積極出臺政策,助燃夏日消費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也積極布局、搶抓機遇。專家表示,人們對夏日清涼消暑的需求增加,不僅有助于激發旅游、餐飲、娛樂等傳統行業的活力,還會為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催生更多新業態。


      “清涼經濟”增添活力


      “最近特地添置了防曬面罩,選了一款版型比較好、科技涼感面料制作的,畢竟防曬做得好,防黑又防老。”在北京工作的張女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手持遮陽傘、面帶“臉基尼”、身穿防曬衣……這個夏天,在街頭戶外“全副武裝”防曬幾成標配,由此帶來了防曬衣、防曬口罩、冰袖、遮陽傘等商品持續熱銷。美團平臺數據顯示,近一周,防曬傘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15%、防曬帽增長54%、防曬衣增長52%、冰袖增長46%。


      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消費者防曬意識提升,以及輕量化戶外活動興起,中國防曬服配市場呈現穩健增長態勢。


      烈日炎炎,制冷降溫類“清涼家電”銷量也得到提振。“近期高溫天氣席卷多地,包括空調、空氣循環扇等防暑降溫產品在線上線下均進入銷售高峰期。”北京蘇寧易購環境商品運營部采銷總監許陳博說,高溫天不僅帶動空調旺銷,冷柜、冰箱等制冷家電銷量也不斷走高。


      蘇寧易購數據顯示,近一個月,線下渠道空調銷售同比增長超35%,空氣循環扇銷售同比增長超42%。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蘇寧易購綠色節能空調銷量同比增長98%,智能新風、健康無菌空調銷量同比增長67%。


      專家預計,6月至7月以“清涼家電”為代表的特色消費品銷售形勢良好,對重點領域商品消費增長有望形成較大貢獻。


      “夜經濟”綻放光彩


      “還沒出地鐵就聞到各種誘人的味道,那必然要來吃一頓小龍蝦了。”夜晚的北京簋街人聲鼎沸,曹女士一邊排隊等號一邊對記者說,“夏天,就是要和朋友逛夜市、賞夜景,擼串兒、吃小龍蝦、喝扎啤。”


      夏日世界,“夜經濟”持續升溫。在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親子部落光影夜游樂園”、雁棲湖夜航、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夜游大環線”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夜間消費選擇;在河北正定夜市,燈火輝煌的攤位上,各色美食香味撲鼻,“煙火氣”撲面而來;在江蘇南京,曼度年華夜市除了以“南京味道”吸引客流外,還上新了“露營+”“直播+”等多種潮流玩法……


      商務部發布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中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購物中心每天18時至22時的消費額超過全天的一半。智研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中國夜間經濟市場規模已從2018年的22.54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50.25萬億元。


      面對巨大潛力和機遇,各地圍繞“夜經濟”做文章。北京提出,發揮“夜京城”特色消費地標、品質消費生活圈等引領帶動作用,引導市場主體開發夜購、夜食、夜游等項目;優化地鐵等城市交通運營時間;持續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上海表示,要突出模式創新,強化平臺賦能導流,促進業態融合創新,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種草經濟”等新模式,讓消費體驗感更豐富。


      專家表示,今年以來,多地出臺政策大力發展“夜經濟”,成為促進消費、提振經濟的“金鑰匙”。發展“夜經濟”需要企業、政府和消費者共同努力,才能讓“夜經濟”不斷綻放新光彩、釋放更多紅利。


      消費新亮點持續顯現


      從空調、冰箱等制冷家電銷售升溫,到防曬衣、防曬帽等防曬產品走俏,再到夜游、夜賞、夜賽等消夏活動花樣翻新,折射出人們對清涼消費多元化需求持續釋放。


      “人們對夏日清涼消暑的需求增加,為相關產業帶來商機和發展空間。不僅有助于激發旅游、餐飲、娛樂等傳統行業的活力,還會為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催生更多新業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譚小芬說。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上市公司抓住酷暑天氣對清涼產品的需求,大力布局“夏日經濟”。


      歡樂家在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系記錄表中提到,公司積極布局椰鯊椰子水系列產品,加大品牌推廣力度,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協同發展。


      探路者董秘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歷經4代產品優化,打造出TiEF SKIN防曬科技,將防曬因子加到聚合物中,進行共混紡絲,在纖維表面形成防護層,獲得耐久的防紫外線性能。目前公司擁有防曬衣、防曬帽等戶外防曬產品。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表示,相關企業積極開拓消夏新業態和新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希望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維護好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為“夏日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