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助燃夏日文旅 激發消費市場新活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18





      到鄉村的綠水青山間品一杯茶,在郊外聽一場露天音樂會,去博物館的歷史文物里穿梭……入夏以來,我國各地加速旅游業提質升級,文旅融合故事不斷“上新”,文創、音樂節、新技術等正成為文旅市場新的消費增長點,“旅游+”模式煥發全新活力。


      “演出+旅游”帶動消費增長


      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山東的錢女士和朋友結伴去北京看演唱會。她們白天看升國旗、逛故宮和國家博物館,晚上看演出,假期生活豐富多彩。


      隨著夏日演出市場旺季來臨,演唱會、音樂節、歌舞劇等熱門演出呈現“一票難求”的火熱場景,越來越多游客愿意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


      數據顯示,僅2024新疆超級草莓音樂節三天就共計入場超13萬人次,包括住宿、餐飲、交通、門票等在內直接拉動消費約1.6億元。今年端午節假期,北京、云南大理、陜西西安等地音樂節關注度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當地住宿、餐飲等消費增長。


      面對演出經濟的火爆,各地文旅部門紛紛出招,升級基礎設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回應大眾的熱情。因此,很多游客不僅收獲了觀演的快樂,還體驗了多彩的地域風情。


      “文化+旅游”盤活文化資源


      眼下,“只此中國色·青”特展在江蘇南京六朝博物館火爆展出。該展聚焦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青色”元素,匯聚了來自國內12家文博場館的玉器、瓷器、書畫、服飾等180余件文物,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從感知到感悟甚至是感動,博物館和歷史文物會為觀眾帶來更多的文化體驗和情感共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長城、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游客無論是登上萬里長城,還是重走長征路,抑或是游覽黃河、長江景觀,都能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近年來,各地不斷“活化”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精神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旅游正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旅游+科技”豐富游客體驗


      在江蘇揚州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里,“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區”是人氣最旺的“打卡”點;在湖北武漢,曇華林沉浸式燈光秀,以城墻和鐘樓為幕,讓游客身臨其境感知武昌古城魅力;廣東潮州涵碧樓引入虛擬現實等技術還原歷史場景,講述紅色故事……


      當下,科技快速發展,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元宇宙等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文旅產業,為沉浸式文旅業態發展插上技術的“翅膀”。各地借助新技術,打造獨具特色的主題體驗場景。


      人民數據研究院研究員吳漢華表示,“煙火氣”“科技感”“沉浸式”成為旅游行業的高頻詞,這背后反映了我國旅游市場的活力。“旅游+”新業態、新產品的涌現,不僅豐富了旅游業態,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動實踐。


      文旅“熱”,消費“興”。“旅游+”模式夏日“盛放”,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潛力,點燃夏日文旅消費市場的火熱活力。(記者周靜圓)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