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產品設計 加強供應鏈優化
零食消費個性化定制化需求不斷增加
近日,億滋國際發布的《2024年全球零食現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零食消費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反映了全球消費者對于健康、便利、享樂、社交等多重需求的變化,品牌需通過不斷創新,提供符合消費者健康需求和情感需求的零食產品。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需求的增加,40%的品牌已經開始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預測消費者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零食體驗,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偏好。56%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表示,他們愿意為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零食支付更高的價格,推動零食品牌在環保包裝、可持續生產和公平貿易等方面的發展。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零食產業正逐步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產品設計和供應鏈優化上進行創新。
零食成為日常必需品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零食消費正在上升,已與正餐達到了平衡,甚至在千禧一代中超過了正餐。當被問到“考慮一天的平均情況,您每天吃、喝或咀嚼多少次?”時,調研結果顯示,作為正餐,人們平均每天吃、喝或咀嚼2.28次;作為零食或餐食替代品時,人們平均每天吃、喝或咀嚼2.22次,與“作為正餐”時的平均次數基本持平。總體來看,91%的人每天至少吃一次零食,66%的人表示,“沒有零食我無法生活。”其中,73%是千禧一代。
從調研數據來看,零食依舊比正餐更令人愉悅,53%的人吃零食的頻率有所增加。零食消費的這種增長勢頭在年輕一代中尤為強勁,他們渴望便捷,尋求放松。65%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認為:“我現在吃的零食比一年前更多。”
在偏好上,62%的人贊同“我更喜歡在一天中少食多餐,而不是吃幾頓大餐”。這一趨勢在亞太地區(73%)和發展中國家(70%)表現得更為明顯。而有58%的人則認為“比起正餐,我更期待一天中的零食。”這種現象在Z世代和千禧一代中占比為67%,與2023年相比上升了6%。
吃零食如今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下午和晚上吃零食的情況呈上升趨勢。全球消費者反饋,下午吃零食的比例有所上升,占比達70%,同比增長5%;晚上吃零食的比例也在上升,占比為52%,同比增長4%,而早上吃零食的比例則保持穩定。此外,76%的零食消費者表示:“吃零食讓我在一天中獲得急需的能量提升。”亞太地區(82%)和北美地區(81%)的零食消費者對此感受尤為明顯。
情感因素驅動零食選擇
調研發現,情感聯系是零食消費一個強大且持續的驅動力。通過零食建立情感聯系這一理念也愈發受到重視,尤其是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近八成消費者贊成“食物是全球通用愛的語言。”有77%的人在過去6個月里通過食物與他人建立聯系。他們認為,在一個我們都忙于日常事務的世界里,分享零食能讓我們重拾與他人交流帶來的純粹快樂。71%的人覺得,與他人分享零食,是自己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相比2023年,這一占比上升了8%。在千禧一代中這種現象更甚,達到82%。
64%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出于社交需求食用零食,這一比例較2023年上升了6%。
消費者渴望借零食增進感情,因此零食的可分享性成為優先考量因素。80%的人表示,“有時候,為了能和心愛的人分享一份零食,多攝入些熱量也是值得的。”78%的人喜歡與他人分享童年時最愛的零食。亞太地區這一比例達86%。消費者認為零食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能夠喚起對童年和家園的美好回憶。這種情感驅動的零食選擇反映了零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也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依賴。
這種對零食的懷舊情緒是一種全球共有的體驗。其中,印度尼西亞、中國、菲律賓和越南這種體驗感尤為強烈,占比均達90%以上。
零食已逐漸超越其傳統的食物功能,成為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94%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表示他們曾在特殊時刻與他人分享零食,這種通過零食建立的情感連接在年輕一代中表現得尤為明顯。65%的消費者表示零食幫助他們暫時忘卻生活中的煩惱,特別是在壓力較大的環境下,零食成為一種重要的情緒調節工具。77%的消費者認為零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享受之一。隨著消費者心理健康需求的提升,零食已經成為情感慰藉的關鍵工具,尤其是在心理壓力較大的現代社會中,零食帶來的愉悅感和滿足感逐漸得到認可。
消費者有意識選擇健康零食
《報告》指出,理性消費已從約束轉變為適度。
2019年,71%的人表示“吃零食幫助我控制饑餓感,并在一天中管理卡路里攝入量”。2023年,全球消費者給出的首要吃零食建議是“一切適度就好”。到2024年,消費者認為,在過去一年里,他們關注的是自己認為對健康有益的成分,而不是試圖避開的成分。
隨著消費者優先考慮整體營養價值而非單純的卡路里計數,零食的品質變得至關重要。78%的人更喜歡優先選用優質配料而非關注卡路里計數的品牌。74%的人則表示:“我更喜歡營養品質高的零食。”為了獲取更高品質的零食,74%的消費者表示可能會更換不同的零食品牌。
除了自我關愛和品質需求,多年來,分量控制也一直是均衡零食消費的關鍵關注點,尤其是對年輕一代而言。2024年,69%的消費者會尋找有分量控制的零食,在年輕一代中這一比例為74%。
吃零食的情境也成為消費者考慮的因素。73%的人在選擇零食時會考慮吃零食的地點或情境;67%的人在家時更有可能關注零食的營養價值。與在家時相比,64%的消費者外出時不太在意零食的營養成分,甚至是價格。
此外,消費者對于在各種情況下找到滿足自身需求的零食充滿信心。94%的人能找到具有獨特口味和風味的零食;93%的人能找到以正確方式制作的零食;91%的人能找到符合當前飲食目標的零食。
零食購買渠道多樣化
《報告》顯示,八成的消費者會因促銷價格從特定商店購買零食;購買白牌零食、使用優惠券、批量購買等也成為人們在挑選零食時常采用的方式。
多樣化需求已獲充分滿足,消費者得以通過更豐富的選擇實現所需。在2021年,84%的人認為在未來三年內會有更多的零食可供選擇。去年,80%的人認為找到合適的零食變得更容易了。
過去一年,66%的人愿意逛多家商店,只為找到自己喜歡的零食。千禧一代這一比例為79%,Z世代為73%。
零食的選擇越來越多,獲取零食的渠道也更加多樣化。從零食貨架到社交媒體,消費者越來越致力于挑選出好吃的零食。
67%的人認為每次逛商店都是一次發現零食的旅程,與2023年相比這一比例增長了9%。60%的人則認為在過去一年里,社交媒體激發了他們嘗試新零食的欲望。
現如今,許多人正在傳統雜貨店之外的場所尋找零食。社區便利店、商場或購物中心、公路旅行休息站、加油站或者競技場等都成為人們尋找零食的渠道。
在各種獲取零食信息的渠道中,數字社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63%的人會通過社交媒體來了解更多關于零食的信息,相比于2023年增長了4%。其中短視頻、美食博客、營養APP和在線社區等成為眾多消費者了解零食信息的渠道。社交媒體作為“零食靈感”的來源,勢頭越來越強勁,尤其是對年輕一代而言。2024年,60%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里,社交媒體激發了他們嘗試新零食的欲望。其中年輕一代占比為74%,年長一代占比為41%。
專業人士對人們挑選零食的影響也更為明顯,其中營養師、飲食專家、名廚、職業運動員和知名健身者在零食推薦方面更容易被大眾信任。
除了通過更多的渠道尋找零食信息,消費者對零食替代品也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有助于提升健康的替代品。91%的人愿意嘗試他們喜愛零食的替代品;81%的人表示,如果一種新零食比我現在吃的更好,我愿意更換品牌。64%的消費者會經常購買平時不常購買的品牌推出的季節性或限時供應的零食。(王金臣)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