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
服務消費,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涵蓋家政服務、養老托育、文娛旅游、教育體育、居住服務、健康服務等領域。擴大服務消費,具有重大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
回顧去年以來數次政治局會議的相關提法,從2024年7月“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到2025年4月“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再到2025年7月“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服務消費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消費政策在實踐中更加有的放矢,一方面從廣泛的“促消費”轉向結構性發力,另一方面持續擴容升級,在以舊換新政策有效釋放商品消費潛力后,將服務消費作為“新的增長點”。
在近日發布的宏觀經濟“半年報”中,服務消費展現出了良好勢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比同期商品零售額增速高0.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4.9%,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5.5%。
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消費還有較大提升空間。20世紀中葉以來,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長期保持在60%以上。過去1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平均為54.6%,未來還有較大潛力待挖掘。
“服務消費附加值高、就業帶動效應強,能夠在穩就業、擴內需兩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
擴大服務消費,既帶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也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支撐。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今年4月在《求是》雜志撰文指出,服務消費涉及面廣、聯動性強,是促進供給優化、加快產業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牽引力。擴大服務消費,有利于帶動生產和投資,打通供需銜接的堵點斷點,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的良性循環,為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共同落實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直接向地方安排3000億元國債資金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在今年年度內全年實施。今年1月和4月已分別下達兩批共計1620億元中央資金,支持地方做好一、二季度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后續還有1380億元中央資金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達。
多位專家表示,下半年消費補貼范圍可能進一步擴大,不再局限于耐用消費品,而是擴大到服務消費領域。
相比而言,對于耐用消費品的補貼可能會對未來需求產生一定透支效應,而服務消費具有消費頻次高、增長可持續等特點,“頭回客”常常變成“回頭客”。
“下一步有必要將消費券、消費補貼等手段向服務消費傾斜,以獲取更大政策效果。”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表示,下半年,各地將積極擴大服務消費領域供給能力,包括旅游、電信、醫療、養老等各個方面,推動釋放居民服務消費潛力,提振內需改善,支撐經濟增長。(記者 李春暉)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