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區各省份有效發明專利量達49.3萬件,同比增長16.7%;有效注冊商標量達661.3萬件,同比增長10.5%;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931個,批準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2389件,分別占全國的38.8%和33.3%。
近年來,西部地區各省份積極探索發展路徑,完善合作機制,以知識產權賦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促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各地開展地方知識產權綜合立法實踐探索,陜西、四川、廣西、寧夏四地先后完成地方知識產權相關立法;用“一省一策”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先后與甘肅、內蒙古、新疆、陜西、重慶、四川、廣西等地共商共建知識產權強省;確定38個城市、71個縣(區)開展知識產權強市、強縣(區)建設。
西部地區深入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完成24.6萬件存量發明專利盤點,遴選17.2萬件進入可轉化專利資源庫,服務新能源、裝備制造、低空經濟等產業創新發展。各省發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助企紓困功能,今年前三季度,質押金額在2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貸款惠及企業2617家,同比增長36.2%。重慶、四川、陜西等地開展專利轉化運用跨區域對接,促進中東部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可轉化專利有序在西部地區轉移轉化。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各省份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到4.3萬次,同比增長45.7%。
西部地區積極發揮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版權等各類知識產權綜合效益,打造特色品牌。目前,西部地區已建設4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實施15個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西部地區地理標志直接年產值達4298.4億元。依托“東數西算”工程,貴州、陜西等省份深入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建設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臺,深化應用服務,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記者 王美瑩)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