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月26日獲悉,為深入實施國家“江河戰略”,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進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中辦、國辦日前發布《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到2035年,現代化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江河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水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水文化繁榮發展,影響力顯著增強;江河保護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人水關系更加和諧。
《意見》強調,要全力保障江河安瀾。在構建流域防洪減災新格局方面,遵循“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理念,科學確定不同江河流域防洪減災思路舉措,統籌處理好洪水蓄、滯、泄、排關系,優化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布局,提升洪澇災害防御能力和應急搶險救災能力。堅持流域和區域相協同、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統籌干支流防洪體系建設,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增強應對極端暴雨洪水的韌性。
同時,要發揮水資源綜合利用功能。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電基地建設,合理布局、積極有序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實施小水電站綠色改造提升,推進水風光一體化基地規劃建設。鞏固提升長江黃金水道、珠江、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南段等航運主通道功能,有序推進內河航運發展。
在加強江河水生態保護方面,《意見》強調,強化江河流域生態功能。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落實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要求,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立足整體提升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以大江大河大湖為重點,統籌江河源頭至河口、水域和陸域的全域保護,形成以江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為骨架,以湖泊、水庫、濕地等為節點的江河生態保護帶,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基礎。
圍繞改善河湖生態環境,《意見》表示,要堅持一河一策,北方地區以解決河流斷流、湖泊萎縮為重點,實現還水于河;南方地區以改善水動力條件為重點,實現水清河暢。推進母親河復蘇行動,開展華北地區主要河湖生態補水,保障永定河、京杭大運河水流全線貫通,鞏固西北地區內陸河生態治理成果,實施西遼河生態水量調度和綜合治理。加強重要湖泊生態治理,改善鄱陽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的江湖關系。實施地下水保護治理行動,推進華北等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記者 向家瑩)
轉自:經濟參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