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如火如荼地舉行。展館內人流如潮,參觀者摩肩接踵,各大企業展臺前擠滿了來自全球的客商、投資人和技術專家。
這場科技盛會不僅展現了機器人技術的最新突破,更顯現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機器人正向復合式、AI具身化、場景化加速演進。同時,中國機器人產業鏈“出海”進入新階段。
向“全能型”機器人進化
“今年展位緊張,公司要訂到去年的展出面積非常難,行業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上海清寶引擎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寶機器人”)董事長王磊在大會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與往屆相比,今年大會上的機器人除了可以完成打拳擊、跳舞、踢足球等更多高難度動作之外,還呈現出多種形態與技術的復合發展趨勢,可以在多場景應用、具有協作能力的“全能型”機器人成為主角。傳統分類界限被徹底打破,工業、服務、特種機器人加速融合,具備多任務處理能力的復合式解決方案大放異彩。機器人已經從“各種花式整活”真正變為“真干活”。
專注于研發仿人機器人的清寶機器人,今年也在應用于多場景的復合式機器人方面持續發力。據了解,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已經在文旅、安保、直播、教育等多個領域落地,同時公司還正在積極布局養老場景。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擎朗智能”)在此次展會上全球首發了公司的雙足人形服務機器人XMAN-F1。展臺上,該機器人擺出各種酷炫姿勢,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合影。此外,公司還搭建了酒館餐吧、醫療站、劇院等多個應用場景,讓參觀者能與多種形態各異的機器人進行沉浸式互動體驗。
“目前,工業和服務的輪式機器人已經相對成熟,人形機器人雖然處于商用早期,但也開始向場景應用發展。今年公司推出的人形機器人新品已開始在餐飲、醫療等特定場景進行驗證應用。公司推動機器人加速商用的策略是‘通用+專用’的多機協作模式,結合大模型和具身技術,崗位化落地來進行商用提速。”擎朗智能創始人兼CEO李通表示。
在大會現場,一款名叫“睿娜”的表情機器人因表情生動逼真,一出場便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圍觀。這款機器人是由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益得機器人”)帶來的微表情機器人,公司的“行者二號”也與其一同亮相。
“睿娜表情機器人采用了先進的表情模擬和生成技術,并搭配多模態感知系統和算法,1:1比例真實還原人臉。行者二號作為北京亦莊半馬季軍,是全球首款基于仿生肌腱驅動技術的模塊化人形機器人,采用肌腱與分布式電機協同驅動,實現類人步態與多地形自適應能力,廣泛應用于科研教育、工業配送、公共服務、居家養老等領域,目前已在線上銷售。”卓益得機器人創始人李清都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卓益得人形機器人當前售價16萬至25萬元,大規模量產仍需進一步降本。目前,公司正通過生態計劃與產業鏈企業共同推進降本工作,并推動機器人從定制化向標準化過渡。
從此次展會上看,不僅機器人成為融合多技術、實現多形態的“變形金剛”,相關企業也實現了從產品矩陣、全場景、全生態的布局。例如,魔法原子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魔法原子”)的四足與人形雙品類全家族產品全數到場,并以“舞蹈天團”亮相,展現公司自研分布式運動控制架構的實時響應能力。
“公司堅持全場景落地,通過不同產品縱深打造落地應用能力,讓具身智能能夠‘有用’‘好用’。工業場景是魔法原子看重和落地最早的場景之一,公司在家庭等領域的布局也在加速。同時,公司正在打造具身智能‘生態體系’,以提升人形機器人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魔法原子總裁吳長征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產業鏈加速“出海”
在此次大會上,中國智能機器人企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據業內預計,隨著AI技術的演進,到202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到千億美元規模。
機器人產業的巨大潛力,正吸引著來自消費電子、渠道等領域的科技巨頭跨界布局,并將其作為未來戰略轉型的核心賽道。榮耀等頭部手機廠商,也在加速搶占未來技術制高點。
榮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AI與機器人技術正在加速融合創新。公司在電子消費領域積累的人工智能、零部件研發等技術為機器人開發工作提供了支撐,計劃未來五年投入超100億美元構建AI終端生態體系。
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推與生態的繁榮。此次大會上,產業生態凝聚力增強態勢顯現,并以“真金白銀”推動機器人商用。京東聯合宇樹科技、智元、天工、眾擎、星海圖、逐跡動力、千尋、松延動力等機器人品牌共同發布“智能機器人產業加速計劃”,宣布將在智能機器人領域投入超百億元資源,定下三年內助力100個機器人品牌銷售破10億元、帶領智能機器人走進超百萬個終端場景的目標。
在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的雙重驅動下,中國機器人企業不僅在技術上實現了可落地、可復制、可規模推廣的閉環,更開啟了集體“出海”的新征程。
據了解,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達摩院等機構達成深度合作。公司負責人表示,越疆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已經覆蓋產學研全鏈路的工業、商業、家庭全場景閉環,并得到了海外多個市場認證。
在采訪中,多家國內人形機器人生產企業告訴記者,未來計劃在東盟國家部署關鍵零部件生產,將人形機器人規模化產業鏈條延伸“出海”。
據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透露,公司過去每年的業績中,海外業務占到50%左右。
李清都表示,公司產品的輕量化設計和高續航能力契合了全球戶外作業需求。公司正在以輕量化繩驅突破運動瓶頸、以產業鏈協同實現核心部件自主、以開放場景驗證推動商業化,并聯合產業鏈加速“出海”,推動機器人產業從“單點炫技”邁向“系統賦能”的新階段。
可以預見的是,從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生態集聚,再到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合“出海”,一個由技術創新、產業融合與資本助推共同驅動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全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記者 賈麗)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