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大氣排放標準加嚴 開辟更大環保設施改造市場


    來源:一財網   時間:2017-05-31





      明日(6月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執行最新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這意味著將有一批企業的環保設施上馬或改造,市場上也將產生更大的環保投資需求。


      根據環境保護部日前印發的《關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從6月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公告提出,對于排放標準中已有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的行業(包括鍋爐),自2017年6月1日起,新受理環評審批的建設項目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于目前沒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未規定特別排放限值的,待相應的行業排放標準制修訂后或標準修改單發布后執行,執行時間與行業排放標準實施時間或標準修改單發布時間同步。


      公告規定,對于火電、鋼鐵、石化、化工、有色、水泥以及鍋爐等排放標準中已有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的行業,自2017年10月1日起,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煉焦化學工業自2018年6月1日起,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于鋼鐵燒結、球團工業,以標準修改單方式提高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要求,自2018年6月1日起,執行標準修改單規定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燃煤電廠鍋爐及各種工業窯爐排放的煙氣尾氣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成分,是形成酸雨和霧霾的罪魁禍首。據統計,2014年全年全國累計商品煤消費量36.93億噸,其中電力19.59億噸、鋼鐵6.25億噸、建材5.67億噸、化工2.33億噸,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在3500萬噸以上。


      近年來,由于霧霾天氣頻發,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火電廠等排放污染物控制力度,不斷加嚴排放標準。2014年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頒布的《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要求,到2020年,現役6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東部地區30萬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發電機組、10萬千瓦及以上自備燃煤發電機組及其他有條件的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后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或接近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部分省份如江蘇等更加嚴格,明確要求提前達到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5、35、50毫克/立方米的超低排放標準。


      “隨著排放標準的加嚴,將進一步擠出環保設施改造市場。據粗略統計,僅電廠環保設施改造這塊,投資需求就將超過400億元。”5月30日上午,山東明晟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技術總監李川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目前來看,這塊市場的空間是非常大的。”李川以脫硫為例說,目前燃煤電廠、鋼鐵、化工、煉焦等企業多采用石灰法脫硫,處理成本相對低廉,但石灰石在開采過程中會對山體和周邊環境造成破壞,石灰石在研磨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粉塵排放,而石灰石漿液容易造成管道堵塞,設備運行的電耗也高。另外,脫硫后產生的脫硫石膏利用價值低,大量堆放易產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業內人士介紹,隨著脫硫工藝的提升,目前市場上的傳統脫硫法將被陸續淘汰。而京津冀等地企業已開始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梯級分離凈化氨法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進行脫硫,脫硫效率由95%提升至99.5%以上,排放SO2濃度小于35毫克/立方米,氧化效率從99%提升到99.8%;塵的去除率高達98%以上,排放塵小于5毫克/立方米。


      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何要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問題,有環保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這一地區的污染物排放遠超環境容量”。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京津冀區域環境研究中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京津冀綜合大氣環境承載指數達到2.88,污染物排放量遠超環境容量。打一個形象的比喻:京津冀這趟“擁擠的列車”,原本可以容納100人的車廂里,實際上卻擠進了288人。


      京津冀區域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蔣洪強研究員介紹,在大氣方面,京津冀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環境容量分別約為66.8萬噸/年、79.8萬噸/年和28.0萬噸/年。而實際上,京津冀區域排放的這三類污染物總量分別為158.85萬噸/年、213.03萬噸/年和90.76萬噸/年,承載指數分別達到2.38、2.67和3.24.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京津冀區域環境超載,內因是排放,外因是氣象。既要源頭減排,又應區域調控。”應依靠排放清單、數值模擬和立體觀測的核心技術,掌握排放數據、氣象數據和成份數據,建立區域空氣質量調控核心技術體系。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除了標準加嚴外,今天(31日)發布的《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6~2017)》也建議成立實體性跨域治理機構,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實施跨域治理。


      該報告稱,京津冀地區為有效治理跨域大氣污染問題,制定了不少的防控措施,但存在缺乏實體性的跨域治理機構、監督預警與績效評價不完善、低碳創新不足、結構不合理、利益博弈嚴重等難點。


      報告建議,統一執法尺度,強化聯動執法。定期與不定期核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內行業及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公布重點行業和企業名單。構建大氣污染監測監督機制,強化績效評價。構建跨域污染研究平臺,強化低碳創新。深度推進能源替代工程,強化低碳轉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京津冀北斗導航發展方案發布 產業發展將提速

      6日,京津冀協同推進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發布,希望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能夠超過1200億元,并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產業聚集區和科技創新制高點。
      2017-04-07
    • 《創新、共享、共融京津冀》報告會在京開講

      2017年5月27日下午,由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青年部、城市智庫公益講堂、商務印書館聯合主辦,半月談雜志社事業發展部、《為人民服務》攝制組和道德講壇支持的城市智庫公益講堂第7期《創新、共享、共融京津冀》報告會在商務印書館...
      2017-06-02
    • 京津冀奶業協同發展已成大勢所趨

      “京津冀奶業協同發展要發揮奶業科技、生產加工基地和消費市場等各自優勢,利用京津的資本、技術和市場資源,推進京津奶業發展向河北轉移。”近日,農業部畜牧業司相關負責人在京津冀奶業協同發展北京論壇上指出。
      2017-06-06
    • “2017京津冀影響力品牌”名單揭曉 49家單位獲獎

      “2017京津冀影響力品牌”名單揭曉 49家單位獲獎

      9月28日,“2017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峰會暨京津冀影響力品牌發布儀式”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49家單位獲評“2017京津冀影響力品牌”。
      2017-09-30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