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瘦身” 促制造業創新提質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7-06-16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取消、轉認證和下放一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開展簡化審批程序試點,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促進制造業創新和提質。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關鍵支撐。按照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減少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種類,簡化審批程序,并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利于放寬市場準入、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促進“中國制造”品質升級。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措施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包括大幅調整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試行簡化生產許可證審批程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這次生產許可制度改革,將取消質量安全風險低、能通過事后監管保障質量安全的19類產品的生產許可證管理;并將3類產品由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按照國際通行規則轉為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主要是與大眾消費密切相關、直接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消費品;對仍需實施生產許可,且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8類產品,將許可權限下放給地方質檢部門。


      通過以上調整,取消、轉認證和下放幅度達50%,生產許可類別進一步嚴格限制在涉及“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的高風險產品領域。


      國務院常務會議授權質檢總局在部分地區和行業試點簡化生產許可證審批程序。試點內容包括:


      一是取消原審批程序中的發證前產品檢驗,改由企業提交具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發證部門不再進行發證前檢驗。


      二是后置原審批程序中的現場審查,實施企業“先證后核”,企業提交申請并作出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承諾后,經形式審查合格的,可以先領取生產許可證組織生產,之后再接受現場審查,并將現場審查內容聚焦到保障產品質量的必備條件上來。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是1984年由國務院批準建立實施的,初衷是從源頭加強質量監管,落實國家產業政策。按照目前《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規定的程序,企業取證時間較長,亟須簡化優化。


      有效推進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需要堅持放管結合、并重,以保障全面質量監管到位。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說,實踐證明,監督抽查是事中事后監管最為有效的手段,是放開事前、管住事中事后的重要保障。


      質檢總局將按照“雙隨機”方式,進一步加大抽查力度,擴大抽查覆蓋面,增加抽查頻次和品種,通過抽查發現問題,再以問題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采取其他措施。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31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經濟回暖

      近日,滬深兩市共2031家制造業企業一季報發布完畢,上市公司盈利情況印證了一季度宏觀經濟回暖向好。這表現在今年一季度虧損企業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1家,盈利企業數量也有所增加。
      2017-05-18
    • 統計局: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

      記者31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日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5月份,制造業PMI為51 2%,與上月持平,高于去年同期1 1個百...
      2017-05-31
    • 工信部:加快我國制造業綠色發展刻不容緩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致辭中指出,當今世界,資源和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面對國際綠色發展趨勢和國內資源環境瓶頸,加快我國制造業綠色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工業領域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
      2017-06-26
    • 制造業大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之道何在

      企業走向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類資源和兩個市場,不僅有利于企業結構調整與新增長點培育,而且有利于國家發展
      2017-07-25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