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三萬公里”運營指標重新評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7-07-18





      關于“三萬公里”運營指標的問題,目前主管部門已經理解企業的困境,組織專家對運營車輛進行分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致分為兩類:“三萬公里”運營指標算一類,例如新能源公交車等;還有一類像通勤車、一些專用的車也在搞運營,“三萬公里”可能三年都實現不了,對于這些領域的車輛再劃分出一類。


      縱覽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不少車企相繼宣布2020-2050年,停止生產純內燃機汽車,同時,各國不斷加嚴的法規也趨向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中國,顯然對新能源布局更早,“雙積分”的政策加持,也使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廣闊。


      不過,今年上半年,我國整體車市穩定增長,受政策因素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增長,但總體增速大不如前。


      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2017年前6月新能源乘用車及新能源商用車累計產銷分別為21.2萬輛和19.5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19.7%和14.4%。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6.4輛,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量為3.1輛。而去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共生產17.7萬輛,銷售17.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5.0%和126.9%。


      然而,放緩的增速,也讓外界擔憂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能否達到預期銷量目標。一般而言,下半年的銷量會好于上半年,到底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將取決于市場和政策的走向。


      市場走向健康?


      上半年19.5萬輛僅完成中汽協預計80萬輛年銷目標的24.38%、保底目標70萬輛的三分之一。對比去年同期,2016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17萬輛,占全年度50.7萬輛銷量的33.53%。


      “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能與去年持平就不錯了。”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


      7月16日,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秉剛告訴記者,“按照一般規律,新能源汽車下半年的銷量會好于上半年,下半年30萬-40萬輛是有可能的,50萬輛有些困難,所以70萬輛的預期有點難度。”


      但是也不乏樂觀者。“新能源銷量達到70萬輛問題不大,但這需要看國家政策走向。騙補已經梳理好了、電池政策也基本放開、很多問題也都解決了,所以我認為,一個月銷售8萬輛新能源車應該不難。”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原北汽集團董事長安慶衡對記者說。


      這一樂觀預期,來源于6月的市場反饋。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5萬量,銷量達5.9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43.4%和33%。從這樣的增長趨勢來看,實現70萬輛也有希望。


      但J.D. Power亞太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梅松林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進入第二個節點。目前來看,中國新能源政策在初級階段拉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從而推動了合資企業加入國內新能源汽車競爭當中。


      當然,拋開政策補貼支持,市場調節才是真正促使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力量,如何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去買一輛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新能源汽車主要面臨的問題。


      “2020年,全球純內燃機汽車銷量將會下行。那時,新能源市場從政策為主要推動力,過渡到以市場為主要推動力,新能源就進入快速增長期。”王秉剛說,這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新能源汽車性價比具有競爭力,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自愿購買;二是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充電難問題基本解決。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距離市場化推廣還有一定距離。購置稅和使用環節的扶持政策影響對穩定:既不能頻繁調整,也不能突然退出,有助于防止對市場造成重大沖擊,尤其防止市場出現斷崖式下跌。


      重新評估三萬公里運營指標


      在7月11日中汽協月度發布會上,相關領導透露幾個新能源利好政策,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有望持續至2025年、重新評估三萬公里運營指標、電動汽車充電價格有望下降。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信部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早在今年6月底,寧德時代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李平在西寧鋰產業國際高峰論壇明確建議:2017年底免購置稅政策到期,應立即研究延期方案,建議延續至2025年。


      “中汽協有關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建議,已經遞交給有關部委,正在審議當中,通過可能性極大。中汽協建議,將現有購置稅減免期從2017年底,一直延至2025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在7月11日發布會上表示。


      另外一則爭議較大的政策是“行駛三萬公里才能獲取補貼”的政策。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提及,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有業內人士認為,行駛3萬公里才能領補貼,將給電動車分時租賃行業帶來致命打擊,同時也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與以往不同的是,商用車的銷量減少很多。占比也能將近半數,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的影響,其中‘行駛3萬公里才能進行補貼’的政策對客車企業的銷售影響比較大。”王秉剛表示。


      很顯然,新政出臺后,已經對新能源汽車商用車領域構成了不利影響,相關企業由于投資巨大,又無法獲取補貼,便紛紛減少對商用車的布局。


      據記者了解,工信部不久前已經組織專家進行調研,目的是重新評估“三萬公里”運營指標。


      對此許艷華表示,關于“三萬公里”運營指標的問題,目前主管部門已經理解企業的困境,組織專家對運營車輛進行分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致分為兩類:“三萬公里”運營指標算一類,例如新能源公交車等;還有一類像通勤車、一些專用的車也在搞運營,“三萬公里”可能三年都實現不了,對于這些領域的車輛再劃分出一類。


      高額充電費用,也是消費者痛點之一。許多消費者在使用電動車過程中發現,綜合花費中,電費比廠家宣傳的充電費用高出3倍以上,每度電的價格在1.6-2.2元,既不節約,也會限制產業規模發展。


      對此,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處長譚洪江在中汽協會上明確表示:“關于電動汽車充電電價已有明確標準,2014年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發布了《關于電動汽車用電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實行過程中,可能存在對具體條款的理解有偏差。目前,能源局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對電動汽車的電價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進一步細化相應條款,確保在指導操作層面上更加明確。”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充電聯盟)統計,截至2017年6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171609個,充電接口173678個。其中交流充電樁62337個、直流充電樁43212個、交直流一體充電樁66060個。


      充電基礎設施的增加以及安全性能逐步提高,消費者的痛點正在逐步解決。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光熱發電破障前行 或成新能源發展重頭戲

      從全球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發展情況看,美國、西班牙等已經蓬勃開展,尤其是近幾年的裝機量快速增長,商業化運營趨于成熟。而我國在眾多清潔能源品種中,太陽能光熱發電有條件逐步擔當基礎電力負荷的新能源,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展...
      2017-03-22
    • 我國首列新能源城際電動車組亮相

      近日從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獲悉,由其研制的新能源城際電動車組抵達內蒙古草原開展試驗。這是我國首款實現電網供能、電池供能兩種動力模式轉換的新能源城際電動車組,可以在不接觸電網的情況下續航超過200公里。憑此技術,列車不...
      2017-07-04
    • 中外車企“搶灘”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在破解以上難點的基礎上,讓新能源汽車銷售由政策推動轉為市場驅動,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成熟的表現。
      2017-07-20
    • 工信部:新能源汽車“雙積分辦法”近期將發布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稱,已征求完意見的新能源汽車“雙積分辦法”,將于近期發布。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自6月13日至6月27日向社會征求意見,目前...
      2017-07-26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