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深耕臨床的眼科專家,遇上充滿科技感的AI數字人,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近日,在“Vision China 2025第十一屆中國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名師講堂”上,國際近視眼研究學院(IMI)中國大使、愛爾眼視光研究所副所長藍衛忠,與其AI數字人分身共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眼健康科普。
孩子輕度近視,需要戴眼鏡嗎?長時間玩積木、拼圖會傷眼嗎?孩子還小,近視一定會是假性的嗎?……活動現場,家長們頻頻與AI數字人分身互動。
藍衛忠表示,與AI數字人分身共同科普,不但讓醫生有了聰明的“好助手”,更讓復雜的醫學知識變得可視化、互動化。“AI不是替代醫生,而是成為科普的超級傳播者。”他說。
國家疾控局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雖然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現下降趨勢,但總體近視率仍為51.9%。近視防控工作,不僅需要科學指導與專業手段的強力支撐,更需要從娃娃抓起,將愛眼護眼理念融入兒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呵護兒童青少年眼健康,關鍵在于早防、早篩、早診治,“抓早、抓小、抓關鍵”更是近視防控的重中之重。”藍衛忠介紹,“抓早”是要從視力發育黃金期就開始預防,“抓小”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用眼習慣,而“抓關鍵”則是要采用科學措施防控近視。
藍衛忠說,0至6歲是兒童眼球結構與視覺功能發育關鍵期,但這個階段的幼兒難以準確描述自己的視覺異常,最終容易導致部分眼病被忽視。所以,從新生兒到6歲,要分階段完成13次眼保健和視力檢查。
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成員、中南大學愛爾眼科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表示,每個孩子的眼睛情況都不一樣,有些孩子沒有近視,有些孩子馬上要近視,有些孩子已經發展為高度近視,甚至出現了高度近視的并發癥。因此,針對孩子眼睛不同的發展階段,家長要特別關注。作為孩子近視防控的“守門人”,家長要帶孩子做好近視管理的“四個檢查”和“一個建檔”。
楊智寬強調,一旦發現孩子近視,應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檢查。醫生基于患者的用眼習慣和眼部檢查參數,會為其量身定制個性化的近視防控方案。同時,家長還要為孩子建立屈光發育檔案。“通過定期檢查,家長和醫生能動態了解孩子眼睛的各項數據變化,從而更好地預防與控制、全流程管理孩子的近視問題。”
據悉,作為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計算機圖形學及神經渲染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成果,由愛爾眼科研發的愛爾數字人“愛科(Eyecho)”目前已完成多項技術升級,并正式接入DeepSeek R1推理模型,系統優化提升了并發處理速度。未來,愛爾眼科將聯動遍布全球的各醫療服務機構,進一步強化近視防控AI科普的智能化與精準化,以“六進”模式(進政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公衛、進家庭)不斷推進眼健康科普。( 記者 鄧婕)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