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受熱捧 "三伏貼"規范貼敷護健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01





     "冬病夏治"受熱捧 規范貼敷護健康

    專家:貼"三伏貼"是一種醫療行為,不建議網上購買


      7月20日是今年初伏首日,高溫高濕天氣雖對健康帶來挑戰,卻也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時期,傳統中醫"三伏貼"成為眾多居民的養生選擇。而隨著"三伏貼"市場火爆,提供者也從大醫院逐漸走向各層次醫療機構,甚至美容院。自媒體、朋友圈等鋪天蓋地的宣傳,亦讓不明所以的市民認為"三伏貼"是"萬能貼",爭相排隊,甚至搶號貼敷。


      其實,有關"三伏貼"的爭議由來已久,莫衷一是。一邊是被極度熱捧,甚至被"神話"了的"三伏貼",能夠"包治百病";而另一邊則是被詆毀、被攻擊的"三伏貼",更有自媒體稱其為"騙局一場""害人不淺"。


      那么,"三伏貼"到底有沒有用?敷貼治療有沒有門檻?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訪多家醫院和藥館。


      "三伏貼"被熱捧


      7月20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的"三伏貼"掛號窗口前一早就排起了長龍。短短半天,線下掛號的患者已有約2000人,而此前已有約2萬人在線上進行了預約。


      "冬病夏治'三伏貼',是中醫'治未病'理念的集中體現。"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介紹,在一年中天地陽氣最旺盛的三伏時期,將"消喘膏"貼敷于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能夠溫經通陽、祛除陰寒,從而預防冬季易發的呼吸道系統疾病。


      李光熙介紹,最初"三伏貼"是直接使用普通醫用膠布進行固定,但后來發現許多患者會對膠布出現皮膚過敏現象,因此改進為先用脫敏膠布進行第一次固定,再使用普通醫用膠布進行第二次固定,能夠有效減少皮膚過敏。


      在記者的走訪中,多數醫院的貼敷流程較為規范,就診者需在中醫科或專門的科室掛號,由中醫師經過診脈與問詢后,進行體質判斷,確定是否適合貼敷"三伏貼",再選取適宜的穴位和經絡,最后提醒就診者貼敷的時間及注意事項。


      在多家醫院的貼敷室內,"三伏貼"都是白色或黃色膠布中間包裹著藥膏,記者詢問得知,這些配方通常包括白芥子、甘遂、細辛、姜汁等中藥材,但核心藥料的配比和工藝,每家醫院各不相同。


      市場火爆 亂象頻生


      目前,"冬病夏治"的市場蛋糕越做越大,不少三甲醫院表示,"貼敷的號早就掛完了,APP上掛號至少提前一周,還有的是提前一兩個月找大夫約的號,或者以前貼過的患者加入了我們的微信群。""不是限號,而是貼敷的藥劑就那么多,沒有號就沒有藥。"


      "三伏貼"的火爆也帶來不少亂象,一些商家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例如一些養生保健館、藥店、電商等紛紛推出"三伏貼"的"便利貼""萬能貼",患者自行購買,照著圖上的穴位自行貼敷,并且這些商家夸大"冬病夏治"的效果,打著"包治百病"的幌子,誤導了群眾錯誤理解"冬病夏治"防病的理念。


      在電商平臺上,"三伏貼"被一些商家包裝成包治百病的"萬能貼",宣稱可以治療消化、呼吸、免疫系統疾病,對祛風濕、降"三高"等有功效。不少商家標示"祖傳配方""醫院同款""廠家直銷",出售的產品款式琳瑯滿目,品牌多樣,顯示的月銷量動輒數萬件甚至數十萬件。


      產品的成分也五花八門。如"廣藥白云山三伏貼"原料為艾草、細辛、白芥子、干姜和花椒,"荊王御艾三伏貼"原料則為元胡、生姜、甘遂、麝香、細辛和肉桂,還有個別產品成分達20余種。另外,部分散裝"三伏貼"則直接是無任何標識的"三無產品"。


      據《中國中醫藥報》報道,每年貼敷期間,全國各地醫院皮膚科都會接診不少因"三伏貼"引起的皮膚損傷患者,其中兒童占比高達40%以上。這些皮膚損傷主要表現為局部紅腫、水皰、糜爛甚至潰瘍,嚴重者可留下永久性瘢痕。


      "三伏貼"并非人人適用,尤其對于兒童,更需謹慎。除此之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孟廣松告訴記者,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貼敷后應避免劇烈運動及大量出汗,以防藥物脫落;盡量減少電扇、空調直吹,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在貼敷期間的飲食宜清淡,盡量避免食用寒涼、過咸等食物。


      "'三伏貼'本身是一種藥物,貼'三伏貼'是一種醫療行為,任何藥物的使用都建議在正規醫療機構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保證安全。尤其是首次貼敷的患者,醫生需根據患者自身的體質、癥狀來選擇貼敷穴位。穴位貼敷治療需要醫生進行專業指導,不建議從網絡上非正規醫療機構購買'三伏貼'。"孟廣松說。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