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適宜范圍與體重管理標準》發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30





      “千金難買老來瘦”并不科學,“老人越胖越抗折騰”太過武斷,八旬以上老年人體重到底多少才合適?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WS/T 868-2025《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適宜范圍與體重管理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為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提供了體質指數(BMI)適宜范圍和體重管理的指導建議。


      這份衛生健康行業標準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制定,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營養標準專委會負責咨詢,適用于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及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專業人員開展對高齡老年人BMI水平的評價和體重管理工作,于2026年2月1日起實施,將促進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生活方式養成。


      填補高齡老年人體重管理標準空白


      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有關工作要求,倡導和推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預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實推動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2024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其中第一條要求即“強化體重管理科學指導”。該要求具體包括:加強體重管理權威信息編制和發布;編制居民體重管理核心知識、體重管理指導原則、基層醫務人員開展體重管理健康教育指導要點等,優化完善體重管理和肥胖防治相關標準等等。


      隨著“體重管理年”行動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健康覺醒”,加入“減肥大軍”。但是,體重管理的目標并非“為減重而減重”,盲目、不科學的減重對健康無益。為此,相關部門持續強化專業支撐,針對體重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人群出臺了一系列技術文件,例如,體重管理指導原則、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義”等,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開展體重管理工作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撐。


      但是,高齡老年人體重管理還是一個盲區。BMI可衡量成年人的體重狀況或營養健康狀況,是現行體重管理指南的關鍵指標,計算方式為體重與身高平方的比值。此前,我國尚未有專門針對高齡老年人的體重管理指南或BMI適宜范圍的推薦標準,《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建議18歲以上的成年人采用統一的BMI適宜范圍;國際上也尚未有專門針對高齡老年人的體重管理指南或BMI適宜范圍的推薦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但一系列研究結果提示,針對一般成年人的BMI適宜范圍和管理模式可能并不適用于高齡老年人,需要重新考慮這一群體BMI的適宜范圍。


      在一般成年人中,基于BMI定義的全身性肥胖是公認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BMI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的關聯發生變化,在高齡老年人中,死亡風險隨著BMI的增加呈下降趨勢。這說明,“千金難買老來瘦”這一流傳已久的“健康金句”是錯誤的。隨著機體的衰老,高齡老年人系統功能顯著衰退,出現感知覺敏感度下降、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等機體退行性變化,導致其營養不良問題突出、低體重現象普遍、多種慢性病發病及死亡風險大大增加。“老來要瘦”不科學,但也并不意味著老人越胖就越好。研究顯示,只有BMI處于某一特定范圍內,人體(群)發生死亡等不良健康結局的風險才相對較低。


      基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施小明研究員團隊近20年體重健康系列研究成果轉化而來的《標準》,成功填補了我國高齡老年人BMI適宜范圍的空白。《標準》明確,高齡老年人BMI適宜范圍應為“大于等于22、小于等于26.9”。


      當前,我國人口面臨快速的老齡化和高齡化,高齡老年人將成為我國增長最快的群體,也將是我國健康老齡化工作重點關注人群之一,研制適合高齡老年人的BMI適宜范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標準》為首次制定,以科學為基礎、具有中國特色、參考國際研究,注重實用性、可接受性和可推廣性。”《標準》主要起草人施小明表示,《標準》嚴格按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制定的要求進行編寫,旨在最大限度地支持高齡老年人體重管理的決策與實踐,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減輕社會經濟負擔。


      給出高齡老年人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有了BMI適宜范圍,高齡老年人便有了科學的體重管理目標。


      《標準》提出,高齡老年人個體BMI應保持在適宜范圍,以預防不良健康結局事件的發生、減少或延緩相關疾病及其并發癥發生為管理目標。對高齡老年人應采取個性化體重管理策略:對于BMI處于適宜范圍的高齡老年人,宜維持當前體重水平,避免體重進一步降低;對于BMI低于適宜范圍的高齡老年人,宜采取措施避免其體重進一步下降,可適當增加體重;對于BMI高于適宜范圍的高齡老年人,宜維持體重水平穩定,避免體重較大幅度增加或降低。專業人員應按照WS/T 802-2022《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判斷高齡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鼓勵高齡老年人保持健康飲食習慣、開展適宜身體活動,并給出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在健康飲食方面,《標準》指出,對于能自主進食且BMI在適宜范圍的高齡老年人,鼓勵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堅持食物多樣性,保證足量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和大豆類制品攝入,適量進食蔬菜和水果,可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高齡老年人膳食指南》的推薦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高齡老年人宜食用質地細軟易吞咽、營養素密度高和能量適宜的食物,宜注重口腔衛生和牙齒健康,若存在慢性口腔和胃腸道疾病,應及時治療原發疾病;對于患有慢性消耗性基礎疾病和身體功能明顯變差的高齡老年人,應根據實際情況咨詢專業人員,幫助其接受飲食調控和臨床營養治療,獲得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營養支持;對于有吞咽障礙的高齡老年人,可參照《高齡老年人膳食指南》進行吞咽功能評估并合理配制食物,選擇黏度適當的流體食品、不易松散的固態食品及密度均勻順滑的食物,降低其進食引發嗆咳誤吸的風險;應在營養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選擇適合高齡老年人的營養補充劑,幫助其按需補充營養強化食品和/或營養素補充劑,防治微量營養素缺乏癥。


      在身體活動方面,《標準》明確,高齡老年人宜保持規律的身體活動,積極進行戶外活動,減少靜坐時間,參照《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的推薦開展身體活動;宜進行適當的肌肉鍛煉,同時注重平衡能力、靈活性和柔韌性練習;宜積極參與多樣的文藝、休閑活動和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包括讀書、看報、種花、養寵物、棋牌等;身體狀況不佳的高齡老年人宜在監護人協助下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


      業內人士認為,《標準》提出了滿足特殊老年人群需求的改善措施,不僅響應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需求,也可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醫養結合”養老方案完善以及我國健康老齡化事業的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健康老齡化事業的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記者 顧雨霏 劉艷芳)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