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中組部組織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10年間,全國對口支援省份203家醫院選派2000余名專家,通過“以院包科”“師傅帶徒弟”“專家帶骨干”等機制支援西藏醫療衛生事業。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手術區外,記者遇到了等待做手術的兩位小朋友,8歲的扎西姆和10歲的吉措姆。他們來自海拔4600多米的那曲牧區。作為2025年西藏自治區第二批先心病篩查出的患者,他們馬上要接受免費先心病治療。
徐亮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派駐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心內科專家,也是這次手術的主刀醫生。他介紹,西藏地處高原缺氧環境,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高,先天性心臟病的患病率比平原地區高出一倍。以前,由于醫療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先心病患兒難以早期發現,往往錯過最佳手術時間,即使發現了也需要到北京、上海等醫療水平發達地區進行手術。
在援藏醫生和西藏當地醫療人才共同努力下,西藏構建起“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全鏈條服務體系,通過“醫院直審—醫保結算—財政兜底”,確保免費救治政策落地。扎西姆和吉措姆這次的手術都是零自付。
經過兩個小時的手術,兩位小患者狀態良好回到了病房。
10年來,在“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的帶領下,西藏400多種較大疾病患者不出藏就能治療。
西藏縣域內就診率超過80%
此外,西藏自治區從2019年開始推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72個縣(區)中心醫院成為醫共體成員單位,援藏醫生定期下派幫扶。目前,西藏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8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達51.95%。基本實現了高原群眾大病不出藏,小病不離鄉的目標。
“以院包科”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
據了解,和過去“零散選派”的支援方式不同,2015年開始的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是把支援省份優質的醫療人才隊伍,結合當地實際的就醫需求有機組團、選派支援。
比如,北京天壇醫院派出的專家負責對口支援的西藏當地醫院神內、神外、腦腫瘤等一系列學科的建設。北京兒童醫院則負責把對口支援醫院的危、急、重、特的兒科疾病治療能力全面提升。
從“輸血”到“造血” 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據了解,“組團式”醫療援藏“以院包科”的方式,能最大程度發揮援藏醫療專家的“造血”功能。也就是說,這可以讓西藏本地醫療機構中原本薄弱甚至空缺的臨床科室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藏族女孩杰吉患有肌張力障礙,由于腦內的蒼白球核團異常導致患者身體蜷縮,喪失語言功能和活動能力。當時,西藏當地醫療機構神經學科發展比較滯后,無法治療此類疾病。杰吉輾轉來到北京天壇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安裝了腦起搏器。近年來,北京天壇醫院的專家“組團式”支援拉薩市人民醫院神經學科的建設,杰吉不需要再跑到北京,通過5G遠程會診平臺,杰吉的手術醫生遠程給她進行了腦起搏器調試。
拉薩市人民醫院是北京市屬醫院“組團式”支援的定點醫療機構。10年間,為當地打造出了一支高水平的醫療隊伍。在剛剛建成一年的兒童重癥監護病房,13歲的亞噶哇因為過敏性紫癜合并腎炎正在這里接受治療。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不僅把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先進設備帶到雪域高原,還將藏醫藥與傳統中醫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藏醫藥的臨床價值。
北京中醫醫院第十批、第十一批援藏醫生李享介紹,中醫跟藏醫都隸屬于中華民族的傳統醫學,從本質上來說有相似相通之處。接下來,他們把臨床療效形成一個標準和共識,為當地百姓提供具有自己特色的醫療服務體系。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