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國家航天局組織舉行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陸碳監測衛星)投入使用儀式,標志著世界首顆森林碳匯主被動聯合觀測的遙感衛星正式進入業務化應用新階段,為我國森林碳匯監測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
陸碳監測衛星是“十三五”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立項的科研衛星,是國家林草局作為牽頭主用戶的首顆衛星。2022年8月4日,陸碳監測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該衛星成功發射后,基于陸碳監測衛星搭載的多波束激光雷達、多角度多光譜相機、超光譜探測儀及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等4個載荷,采用點面結合、主被動結合的遙感體制,由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林科院、南京大學、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等單位共同實施了陸碳監測衛星天空地綜合遙感實驗。在內蒙古根河市、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云南普洱、海南等典型森林類型區域開展了林草行業業務測試,實現了測試區域的森林高度、森林生物量、植被葉綠素熒光等關鍵參數的定量遙感探測。同時,該衛星還開展了大氣環境監測、高程控制點獲取、災害監測評估、農情遙感監測等業務應用,實現了“一星多用”目標。
在國家林草局規財司的組織下,林草調查規劃院牽頭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氣象、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5個主用戶技術單位,會同衛星、測控、地面等單位完成了陸碳監測衛星工程在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衛星系統、地面系統、應用系統各項功能正常,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研制建設的要求,在軌測試總結報告于2023年12月26日通過評審。
林草調查規劃院作為技術支撐單位主持了先期攻關,全程參與了衛星需求、立項論證以及衛星研發和發射的全流程工作,并牽頭完成了衛星工程在軌測試。陸碳監測衛星正式投入使用后,該院將繼續加強該衛星應用能力建設,全力做好林草行業示范應用,提高我國和全球森林碳匯監測能力,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張萌)
轉自:國家林草局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