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國衛星遙感及應用產業發展藍皮書(2023年)》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報告由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咨戰略研究院,通過衛星遙感及應用產業規模測算的方法體系、自主數據庫以及定量估算模型精心打造,實現了中國衛星遙感及應用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度的定量化呈現。
衛星遙感及應用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發展迅速,在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氣象預報、災害預警等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培育和賦能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
中咨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竇皓表示,2023年,我國衛星遙感及應用產業規模達到2450億元,增幅達到了6.5%。直接效益434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了3.6%。同時,衛星遙感數據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住建、氣象、海洋等領域廣泛應用,賦能各行業發展,在助力地方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社會民生方面都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發布會上,同期舉辦了圓桌論壇,專家學者、行業資深從業者展開討論,暢談衛星遙感及應用產業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前景。首場圓桌對話以“衛星遙感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
會議同時舉行了“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商業航天新興產業經濟增長新引擎”主題對話,專家深入探討了商業航天應用場景落地和綜合型技術創新的需求。專家認為,自2014年中國開始推進航天產業商業化至今10年來,衛星遙感產業發展迅猛,但仍有著極大潛力亟待挖掘,需要不斷創新模式高效打造新產品、滿足新興應用領域需求,才能實現真正的商業化、產業化應用,打造商業航天新質生產力。(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
轉自:經濟日報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