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eepSeek國產大模型火爆全球到春晚人形機器人驚艷亮相,從“獨角獸”“瞪羚企業”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各地密集出臺新質生產力發展規劃,中國正以技術突破和場景創新重構產業競爭格局。今年以來,各地爭先搶占產業發展新賽道,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期。
在江蘇南京高新區,記者看到,一家生產激光雷達的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受益于我國新能源產業和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開發生產的多款測風激光雷達及智能監測設備,今年第一季度產品產量翻了一倍。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正研發適用于低空經濟的空間三維探測設備,相關產品已在多個重點城市建設并投入使用。
江蘇正通過“5個100”行動,也就是100項重大前沿技術攻關、100家未來科技創新示范企業、100家未來產業科創園區、100個前沿技術應用場景、100項未來產業標準規范,系統布局新賽道。
江蘇省日前印發《關于支持和推動高新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高新區開辟20個國內領先的新賽道,培育80家獨角獸企業、3.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65%。
持續領跑西部地區 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東部地區加速推進新業態快速落地,我國的西部地區人工智能產業同樣風生水起。四川綿陽等地一季度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持續領跑,成為當地正逐步培育壯大的新質生產力。
這些天,在四川綿陽,一家機器人企業的生產車間內,技術人員正調試即將交付的人形機器人。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家企業從事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究,研發的核應急處置機器人、智能檢定系統等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2024年開始,人工智能被列入四川省“一號創新工程”。作為“三線建設”時期重要工業城市的綿陽,科研實力雄厚,工業基礎扎實。近年來,當地搭乘鼓勵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東風”,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布局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2024年,綿陽新簽約人工智能產業項目31個、投資金額255.2億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突破100家。
我國產業數字科技新賽道加速裂變擴容
從長三角到成渝雙城經濟圈,新賽道的崛起標志著中國在產業經濟方面正從“跟跑”邁向“并跑”和“領跑”。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至2月份,我國智能消費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125.5%,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裝備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新質生產力加速崛起,成為穩經濟、促轉型的核心引擎。
新賽道以技術突破為核心牽引,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聚變、煥新裂變生成的精銳代表,也是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先導力量。除了在一些特定賽道“單兵突進”,我國整體的新賽道發展也漸成體系,覆蓋到產業領域的方方面面。日前發布的《中國新賽道體系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5年我國新賽道體系已形成6大方向、28個主賽道和103個新賽道。其中,產業、數字、科技方向的新賽道裂變與擴容正在加速。
新賽道發展得到了各大城市的重視。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正圍繞“賽道名片”展開差異化競爭,杭州“六小龍”企業集群、南京未來網絡試驗網等成為區域創新標桿。政府、企業、投資機構的匯聚,使我國新賽道總體呈現爆發式增長的趨勢。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