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阿養育了曹植,曹植又創造了東阿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東阿人,誕生在東阿這塊土地上的“東阿王”系列白酒,便是突出的一例。“得天獨厚的優質水源,滋潤和哺育了這方土地,賦予‘東阿王’系列白酒特有的品質。”山東東阿酒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令超日前對記者表示。
1958年,國營東阿縣酒廠成立,建廠之初占地17畝,幾間平房和簡易設備,57名員工用落風棗、地瓜秧、茅草根等原料當年生產白酒9700斤。
依托東阿豐富的巖溶水,優越的生態環境,東阿酒廠的釀酒隊伍,結合白酒生產、工藝的具體情況,對窖泥配方、培養條件進行了科學調整、并進行了大膽實踐和推廣應用,經過長時間的生產試驗探索,形成了一套切合企業實際的窖泥培養和應用技術,提高了產品質量,使東阿酒的風格特點更加典型突出,“東阿王”“曹植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2001年6月,企業成功完成了公司制改造,正式組建山東東阿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決策層、執行層、監督層各負其責、協調工作、有效制衡的管理格局。
記者了解到,改制后的東阿酒廠,成為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其中經歷了三次比較大規模的“擴張”:第一次是在2004年4月,在公司兼并企業——原阿龍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山東東阿益生堂阿膠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以阿膠保健食品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為主,并通過了保健食品GMP認證,主導產品阿膠片、阿膠漿、阿膠膏、阿膠沖劑等先后被國家食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為保健食品,產品遠銷到二十幾個省市,一舉跨入全國先進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行列;第二次是2005年10月,東阿酒廠成功并購東阿縣雨人酒廠,進一步壯大了產銷規模;第三次是2007年4月,為增強發展后勁,在張令超的領導下根據縣城市規劃調整的需要,配合喜鵲廣場建設,同時著眼于企業長遠戰略發展,實施“退城進園”,公司在東阿縣工業園征地200畝,建成了年生產能力5000噸優質糧酒,3000噸阿膠酒生產線。
東阿因其特殊的地理區位,涵養了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當地至今流傳著諺語“七十二面琉璃井,八十二條透胡同”。好水釀好酒,東阿自古出產佳釀。于是,東阿、曹植、酒三者就有了相互的關聯,此后,東阿酒借力曹植之名遠播四方,東阿酒業把曹植文化作為自己酒文化的主要內容。
張令超表示,東阿酒廠近年來非常重視文化建設。走進東阿王酒文化館,最為搶眼的是曹植文化。曹植與東阿酒有著不解之緣,東阿王酒主要顯現的就是曹植文化。曹植是歷史人物,不是傳說,這種文化的底蘊更加真實而容易被人們接受;其次,曹植愛酒,而曹植的文化修養又被大多數人所認同和知曉,經營中東阿酒廠沒有被動地“適應市場”,而是積極地“培育市場”;堅持走“情感路線”和“文化路線”,注重與營銷伙伴之間和目標消費群體的溝通與情感增值。
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