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連續劇、動畫電影是我國民營動漫產業重要的開發部分,是促進動漫形象傳播和動漫品牌打造的關鍵。早期只有日本的《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風靡市場,再后來才有了朱德庸、蔡志忠的漫畫。如今的國漫,如《鏢人》《誅仙》及《盜墓筆記》等等,作品頗多、類型豐富,俠義江湖、機械鎧甲,滿足了不同的動漫愛好者。
不同類型的作品都有對應受眾,從業者、愛好者在國漫方向發力,他們一直深耕不輟,目前出品的《斗羅大陸》《武庚紀》《快把我哥帶走》《西行紀》等,不同類型的動漫為各平臺帶來了大量人氣。平臺在經典IP、漫畫改編、武俠手游,及原創動畫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帶來了不錯的效果,不少觀眾真的有種“國漫可以了”的感覺。
近年來中國漫畫的崛起之路十分明顯,即便是有連帶的事物陷入了低谷、抄襲風波,但不可忽視的是,有一大部分國人能夠扛得起國漫事業的號召大旗。
不過,當前我國民營動漫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動漫人才不足,素質參差不齊;產品原創力不強,文化滲透力不夠;產業鏈缺失,市場環境需要改善,政策相對滯后;企業行為不規范,產權意識不強,盜版現象嚴重等。此外,如何擺脫利潤率低、單一依賴來料加工的常態,也關系到動漫產業的未來。中國動漫市場潛力巨大,但產業發展本身卻不平衡,很多國外廠商拿著自己的創意和故事到中國尋找畫匠,最后的版權卻是他們的。
民營資本介入動漫產業有其相互影響、互惠互利的共同點。原創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國際動漫外包與國內原創結合,是民營動漫企業發展的出路。在外包中,要辯證看清自身情形,學習借鑒先進技術,在過程中培養一批懂技術和流程的人才,不能完全被動接受,也不能全面否定。要加大產、學、研結合。讓“學習實習就業”三位一體,用頂崗實訓、現場教學、課堂實操來彌補薄弱。要打通動漫行業之間的壁壘,形成資本上的垂直化與產品內容的一體化趨勢,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打破地域性、行業性的封閉型經營格局。動漫市場的繁榮,優勢的地方還在于走全齡路線,建立健全各平臺產業鏈條,注重開發動漫、網游的衍生產品。“民營資本+動漫產業”的布局已在各地開始呈現,文化生態產業園發展的勢頭強勁。
從好評如潮的《大護法》,到數年磨一劍的《大魚海棠》,再到讓眾人情懷爆棚的《大圣歸來》……在時下被多種外來文化的浸染下,好作品還是能夠被發現。動漫給未來的作者開創了一個新道路,打造了一個文化輸出新高地,但中國的民營漫畫之路還需要深入探索實踐。
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