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漫游藝業與國潮IP牽手 青年賦能共創共融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18





      如今,國潮元素融入各行各業,在年輕人群體中“圈粉”無數,掀起一陣陣“國潮熱”。那么,國潮IP如何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青年如何發揮創新活力賦能“國潮熱”?國潮IP又如何順應時代潮流,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來和青年國潮體驗官及業界人士一起“觀潮聽語”。


      琳瑯滿目的國潮IP玩偶“住”進了娃娃機,《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名著典籍角色在電子世界大受歡迎……在廣州市番禺區星力動漫游戲產業園,各種國潮游藝產品已成為園區內的“大明星”。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與廣州市番禺動漫游藝行業協會共同舉辦“國潮IP綻放文化自信”主題分享會,旨在深入貫徹文化強國戰略,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探尋國潮IP在行業的融合與共創,引領行業立足經濟發展,講好中國故事。


      來自廣東各高校的大學生作為國潮體驗官走訪星力動漫游戲產業園,了解國潮IP背后的文化內涵與創新探索,探尋游藝行業與國潮IP實現共創共融的創意密碼。多位國潮IP青年主理人在園區內向大學生國潮體驗官分享創業故事,希望將國潮IP融入游藝行業,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出海。


      讓傳統文化之根在國潮沃土萌發新芽


      集換式卡牌游戲是當下頗受年輕人熱捧的形式之一。在卡牌領域,由最早的“水滸卡”開始,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進行國潮IP打造的嘗試就在不斷推陳出新。


      2023年,廣州華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立科技”)推出了以三國文化為主題的集換式卡片機游戲《三國幻戰》,融合了深受國人喜愛的三國故事元素,以創新的“線下體驗+線上養成”玩法,讓玩家在享受游藝樂趣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隨著中國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和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國潮IP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席卷了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文化產業的持續繁榮,國潮IP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華立科技國內銷售總監朱云杰向大學生國潮體驗官分享他的感受。


      活動中,大學生國潮體驗官探訪了廣州市番禺區星力動漫游戲產業園,對話多位年輕的國潮IP主理人,了解國潮IP背后的故事和未來發展方向。該園區成立于2008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動漫游藝產業園,集動漫、游藝、VR文化及衍生產品的研發、生產、交易等多功能于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該園區在國內商用游藝游樂設備市場中占有相當大比例,產品大量銷往歐美國際市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是國內動漫游藝研發和交易主要基地之一。


      在廣州穎品動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穎品動漫”),大學生國潮體驗官被一款原創設計的“中國龍”毛絨玩偶吸引。該公司總經理李麗君表示,這類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靈感的設計,會是未來堅持的方向。“我們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和現代美學相結合,并且通過AI和虛擬現實的應用能夠創造出獨特的產品,深受年輕人喜愛。”


      對于國潮IP的開發,主理人不斷從傳統文化中找到與自身創意的契合點。廣州市時欣游藝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時郁表示,國潮產品重在“刷新消費者的認知”和“打破刻板印象”,以傳統文化為根,引入符合傳統文化價值的時尚科技等概念,用現代的方式來演繹。


      “在我看來,國潮IP應具備這3個特點:具有中國文化的元素;符合年輕人的潮流;要進行創造創新。”廣州市展暉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國內總監杜金城同樣談到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北京夢景互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網紅IP“菜狗”。主理人鹿沖認為,諧音梗同樣能納入到國潮創作中,比如“菜+狗”的中文諧音梗催生了“菜狗”這一現象級IP。鹿沖感嘆道:“國潮圍繞中華傳統文化可以挖掘的潛力還很大,就像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礦。”


      在“國潮IP綻放文化自信”主題分享會上,廣州市番禺動漫游藝行業協會會長郭志雄表示:“國潮IP是中華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提升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內容,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傳播,成為新時代文化對外輸出的一種有效載體。”


      青年成為動漫游藝行業“國潮化”主力軍


      各式各樣的國潮產品花式“出道”,有賴于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偏好和在線上線下的分享、傳播。廣州通利動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多款風格各異的禮品機、娃娃機,公司銷售總經理陳雨萱發現,年輕人對于國潮IP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中國青年報社發布的《2024年度青年國潮品牌強國觀察報告》顯示,如果產品融入國潮元素,近八成受訪青年會更有購買意愿。支持國貨、性價比高、看重文化內涵,是受訪青年愿意購買國潮產品的重要原因。


      在園區走訪過程中,大學生國潮體驗官們了解并體驗了《西游釋厄傳》《三國戰紀》等一系列由國潮IP衍生出的動漫、游藝產品。廣東財經大學學生謝東霖說:“這次體驗讓我看到了游藝行業與國潮的深度融合,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也催生了國潮文化產品的涌現。”


      來自華南師范大學的羅政表示:“作為Z世代的一員,我見證了國潮IP的產生、興起和繁盛,它們逐漸成為潮流文化的一大標簽,逐步成為年輕人文化自信和審美選擇的自覺。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今天,動漫游藝領域不斷打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國潮IP,我相信游藝行業勢必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年輕人不僅逐漸成為國潮產品的消費主力,一些00后也已開始在相關行業中嶄露頭角。


      游易思網絡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的運營總監杜逸升,今年還未滿21歲。從玩家到解說員,再到成為游藝行業的創作者,這位00后創業者致力于對游藝行業進行更多“中國化”的創造,比如在游藝作品中增添中國歷史的背景故事、推出中國元素圖景、創作中國風音樂等,讓年輕人在游藝過程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在極速體驗中看到中國元素很踏實、很親切”。


      穎品動漫總經理李麗君是85后,她在游藝行業深耕15年,見證了年輕力量與游藝行業的不斷融合。令她欣喜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對國潮文化更加自信、從容,隨著時代發展,游藝行業的團隊越來越年輕化,產品中的國潮元素也越來越多”。


      “我們業內的年輕人都非常有激情,心中充滿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文化自信。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團隊能夠重視國潮IP,將國潮IP融入更多產品,不斷挖掘、傳揚中國傳統文化深厚博大的內涵。”李麗君說。


      廣州市華通動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通動漫”)總經理黃鋒進入游藝行業已有17年。他說:“一個創新的行業更需要年輕人的創意創新加持,讓國潮IP不斷走出新路,探索更大發展空間。”


      在分享會上,中國青年報社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年逐浪國潮,不僅是中華文化的自信表達,更是年輕人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傳承。青年的強烈支持與熱情參與,是國潮最強勁的推動力。”


      走出國門,讓國潮IP躋身世界“頂流”


      “我參加了中國農業大學的一個海外實踐項目,我帶去的景德鎮陶瓷項鏈、中國風扇子、印有千里江山圖的筆記本等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品,深受非洲同學喜愛,這讓我看到了國潮產品和中國文化走出國門的更多可能。”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勾琳萱說。


      從坦桑尼亞回來不久,勾琳萱在2024年青年國潮品牌共創大會上成為首批“青年國潮體驗官”,她希望借此次機會走進那些用心推出國潮產品的企業,了解它們與國潮共創共融的故事,學習國潮產品和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


      在中華傳統文化出海方面,除了漂洋過海送“特產”,游藝行業同樣有自己的“秘訣”。


      “希望我們通過努力,能讓孩子們知道,奧特曼可以是英雄,但英雄不只有奧特曼,也有齊天大圣。”廣州市番禺動漫游藝行業協會秘書長、游易思集團董事長杜依男認為,應該鼓勵和支持國內游藝開發者創作更多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游藝IP,讓青少年在娛樂的同時能感受到中國優秀文化的魅力。


      分享會上,一身“潮流感”的鹿沖穿著一件“菜狗”短袖、胸口別著一只“菜狗”玩偶胸針上臺,分享了“蔬菜精靈”從孵化到爆火的故事。


      鹿沖曾帶著包括“菜狗”在內的國潮IP“蔬菜精靈”出海。他介紹,公司正在致力于打造符合當下中國潮流文化的IP矩陣,讓蜜桃貓、阿柴枸杞、酷奇熊和哈皮狗、肥啾等國潮IP形象走出國門。


      讓國潮IP出海,華通動漫進行了更多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嘗試,比如設置一些山水畫和標志性建筑作為場景,并以中國神話小說中的人物為題材創作游藝角色。該公司總經理黃鋒認為,游藝行業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性的舞臺,“隨著中國文化出海浪潮興起,將游藝產品與國潮元素結合、推廣正當其時”。


      廣州市展暉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國內總監杜金城指出,游藝為國潮IP賦予了新的意義。“包括親子、青年等在內的群體,在體驗過程當中會更加有時尚感,也更加有意義。”


      圣地文化品牌聯合創始人、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會會長董紹壬認為,要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國際傳播。他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化與國內外知名機構和企業的合作,不斷拓展文化傳播的渠道和方式,同時注重文化創新的探索和實踐,通過創意設計和科技賦能來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品和文化活動。”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文化與傳播研究所所長陳開和表示,在國際傳播中,游藝是傳播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如今,國潮發展正在從2.0時代過渡到3.0時代,融合中華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產品成為主流國潮產品。而國潮要出海,不僅要強化創新、提質增效,更要研究差異、探尋共情、關注利益、擴大共識。國潮需要共創共融,以助力文化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李惠嫻 林方妍 張懿)


      轉自:中國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