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星空之美成為越來越多人心神馳往的“詩與遠方”,加之天文科普日益成為青少年研學旅游的重要內容,一些具備良好觀測環境的旅游目的地逐漸成為天文探索打卡的優選之地。前不久,國內首份關于星空旅游的報告《中國星空旅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外發布,讓人重新思考這一旅游新寵在當下發展的積極意義。
狹義上講,星空旅游是以觀賞、拍攝星空為主要出游目的的旅游形式;廣義來講,星空旅游是以星空為特色元素發展形成的專項旅游方式,其旅游產品融合了天文、攝影、文學、美術、音樂等諸多要素,具有主題鮮明、專業性強的特點。
近年來,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進一步落實,綠色旅游的發展備受重視。報告指出,中國城鎮化率與城鎮人口逐年提升、“雙循環”與消費升級提出新要求、旅游產品創新與高質量發展新需求、以及中國航天熱帶來的新熱度等共同構成了當前星空旅游發展的時代背景。
與此同時,其背后所附屬的社會價值、產業價值、創新價值、環保價值、營銷價值也不容忽視。其中,在產業價值方面,星空旅游對“過夜率”的提升有明顯效果,另外,在區域發展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長遠的引領效應”和“跨界的招商效應”;在創新價值方面,星空旅游以其豐富的內涵和跨界特性為當下文旅升級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環保價值”方面,星空被視為重要的環境代言,對于暗夜保護具有良好的推動效應;在“營銷價值”方面,星空旅游目標群體粘性強、基數大、消費能力強,目的地更容易成為網紅打卡地,營銷性價比高。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星空旅游正處于快速成長的萌芽期,其主要表現為:星空主題認知度不斷提升;星空主題消費日趨活躍;星空旅游目的地蓬勃發展;暗夜觀念認可度越來越高。事實上,早在2019年,攜程就曾發布《2019天文旅行報告》,其中指出,2019年一年內搜索預訂國內外天文旅游相關產品的旅游者人數增加了60%,產品量增加了50%。
需要承認的是,星空旅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報告指出,當前,國內星空旅游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公眾對星空旅游的認知不夠;在頂層設計規劃和后期資源的深度挖掘方面,地方政府和景區運營方的專業性有所欠缺;在全域全季全時旅游發展方面,時空維度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寬;文旅融合程度有待提升,產業在地化融合相對不足以及暗夜保護不力等。
對此,報告提出,需進一步強化規劃觀念、環境觀念、服務觀念、內容觀念、IP觀念、產業觀念、創新觀念,做好“頂層設計-占領心智-產業融合-內容運營”四位一體環環相扣的產業發展路徑。在頂層設計方面,報告建議制定目的地星空IP發展的綱領性規劃,在確保專業性及落地性的同時,注重產業在地化與在地文旅融合發展;在產業融合方面,需不斷做好餐飲、休閑文娛、文創、房車、民宿等跨界資源的統籌整合,賦能產業發展;在內容運營方面,多元化、可持續性的主題活動有助于確保并提升目的地的的活躍程度與人氣。
正如報告主要撰寫人、星聯CSVA聯合發起人蔣晨明所言,星空旅游目的地運營是一次漫長的太空之旅,“頂層設計”為它確立飛天目標;“占領心智”“貼標簽”確保發射階段具備足夠的爆發能量并以正確姿勢進入運行軌道;后期的在軌運動則需要更長期更持續的“產業融合”和“內容運營”進行穩定航行。
如今,暗夜星空的風景審美價值已得到廣泛認可,并吸引了無數愛好者。但需要強調的是,因嚴重的光污染,暗夜星空日益成為一項亟待保護的瀕危資源。為推動中國星空旅游實現快速、規范化發展,讓更多旅游者步入星辰大海,報告在介紹全球暗夜保護發展進程的同時,呼吁公眾進一步重視暗夜保護。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