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迎來新利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27





    2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網發布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通知明確了八項重點任務,包括加強項目梳理、突出門類特點、融入旅游空間、豐富旅游產品、設立體驗基地、保護文化生態、培育特色線路、開展雙向培訓等。


      在融入旅游空間方面,通知明確,鼓勵從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推薦目錄中選擇適合的代表性項目進旅游空間,從其他地區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要適合本地文化生態,被當地群眾和游客接受認可,避免生搬硬套、簡單移植和同質化發展。要為傳承人在旅游空間開展傳承實踐和旅游服務提供便利條件,鼓勵傳承人參與旅游管理。要將旅游空間作為展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面向國外游客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效能。推動建設一批特色鮮明、氛圍濃厚、當地群眾和游客認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景區。


      在豐富旅游產品方面,通知提到,鼓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或相關元素融入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主題公園、旅游飯店,融入機場、高鐵站、高速公路服務區、游客服務中心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將旅游民宿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有效對接,推出一批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的旅游民宿。鼓勵旅游演藝創作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汲取靈感和素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運用豐富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鼓勵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制作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導游詞、宣傳冊、宣傳視頻等,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在保護文化生態方面,通知指出,鼓勵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有條件的傳統村落、古街、古鎮設立非遺工坊、展示廳、傳承體驗所(點)、代表性傳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與旅游融合發展,讓傳承人、村民、居民成為旅游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創新民族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利用方式,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向游客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故事。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保障當地村民、居民的生活,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實物和場所,保護文化生態不受破壞。依托傳統禮儀、傳統節日等發展旅游,應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群體意愿和當地風俗習慣。


      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在有效保護前提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深入挖掘鄉村旅游消費潛力,支持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等業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的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和演藝作品。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融入景區、度假區,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景區。鼓勵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文藝創作和文創設計,提高品質和文化內涵。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寬相關產品推廣和銷售渠道。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支持其產品和服務出口。”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中心總規劃師寧志中此前撰文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旅游的優質資源,旅游是傳播非遺的重要渠道,兩者融合發展有著深厚基礎和廣闊前景。推進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展示非遺時代魅力,彰顯非遺時代價值,既是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目標,也是二者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因此,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強化非遺的四個轉化,包括資源轉化、場景轉化、商品轉化、機制轉化四方面創新,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化溢出效應。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