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湖北鐘祥關帝廟戲樓:余音隱沒 刻痕猶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09





      走進湖北省鐘祥市石牌鎮,沿古鎮老街一路而上,便能看到始建于康熙年間的關帝廟戲樓。自清代開始,諸多戲班來往于石牌,表演戲種繁多,而漢劇猶盛,由此當地也被稱為“漢劇的搖籃地”。


      石牌鎮位于湖北鐘祥西南地帶,古稱荊城,地處漢江西岸,水陸交通便利。當地原本有關帝廟、藥王廟、上真觀、西方丈等七座戲臺,現僅存關帝廟戲樓一處。


      解開鐵鎖,走進戲樓,但見門庭蕭瑟,墻壁斑駁。乾隆四十二年“泰元班”、嘉慶八年“金翠班”……幾百年前的漢劇戲班來到戲樓,言談說笑間,會在梁枋上用顏料或器具留下印跡與刻痕。年長月久,層層覆蓋,如今借著燈火仔細觀摩,尚能窺見從“泰元班”到“鴻泰班”的簽到字樣。


      關帝廟戲樓是兩層宮殿式建筑,高約9米,深9米,舞臺面寬6米,后室寬12米,底平面呈“甲”字形,寓意“名甲天下”。屋面由黃色琉璃瓦、鏤空如意蓮花紋脊磚、黑陶脊獸組成;十二根木柱及兩根石柱頂托樓身;舞臺兩側石柱上鐫刻著“似演麟經善惡收場分衰鉞,差怡鳳目笙歌振響葉瑯璈”的楹聯。


      73歲的陳光璧是古戲樓文物安全管理人,他出生在石牌本地,打小在戲樓看戲,自己也會唱戲,閑時會哼上兩句。平日里,他會待在戲樓里打掃衛生、整理文物、收集資料。有人來訪,他便跟別人講起老戲樓的故事。


      “正面的斗拱是實心打造,自帶混響功能,可算做古代的‘音響’。”陳光璧介紹,榫卯結構的斗拱歷經300余年,蛛未結網,鳥不筑巢,實屬罕見。


      “想借助戲樓培養一批漢劇傳承人。”陳光璧說,老戲樓經過翻修后,自己想請漢劇戲班來這里登臺演出,讓老戲樓重新煥發活力,盡管目前還未能如愿,但正朝這個方向努力。


      參觀完畢,陳光璧合上門轉身離開。回首望去,老戲樓在夕陽下靜靜佇立,陽光穿過戲樓斗拱,映照出淡淡幽霞。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