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摘櫻桃,再吃農家宴,午后的休閑時光,或品茗閑坐,或感受山澗溪流……這個夏天,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的櫻桃再次火“出圈”,為期10天的第28屆北宅櫻桃節,吸引各地游客170萬人次,餐飲翻臺率達300%~400%,旅游業態收入創下3.17億元的歷史新高。
近幾年,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饒的物產,北宅大力振興鄉村經濟,以櫻桃產業為基礎,延伸打造了有機采摘、民宿、生態園、親子樂園、露營、山地咖啡等多樣性“慢旅游”文化,成為市民游客生態旅游的首選地之一。
遠近聞名的櫻桃之鄉
5月20日,北宅街道南北嶺村村民鞏燕燕大清早便忙碌起來,周末兩天她接待了近百位客人。
“每年5月都是采摘黃金期,家家戶戶都客流不斷。”鞏燕燕喜滋滋地說,靠著櫻桃采摘和農家宴,自家每年保底收入五六萬元,像她這樣的村戶在北宅隨處可見。
據統計,北宅36個村共有櫻桃、櫻珠樹46萬株,品種多達10余個,是遠近聞名的櫻桃之鄉。隨著種植范圍的擴大和游客的增多,北宅著手打造櫻桃產業經濟,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帶動農戶增收:對接農業局、科研院所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技術、提升櫻桃品質;通過錯峰種植延長采摘時間,增加產值收入;制定評星政策,扶持獎勵村民改善經營環境,提升接待能力等。
近年來,為實現專業化運作,北宅以大嶗櫻桃谷為試點,探索嘗試“職業經理人”運作模式,實現園區營收160余萬元、村集體收入100萬元;聯合企業推出櫻桃酒、櫻桃蜂蜜、櫻桃冷香丸、櫻桃果干等產品,實現產品多樣化;開辟種植藍莓、桃子、山杏、綠茶等有機果蔬基地,以采摘為主題的旅游體驗可以貫穿全年。
從櫻桃采摘到全域旅游
隨著櫻桃產業的崛起,以當地村民為經營主體的農家宴、民宿、生態園、采摘項目迅速擴張,外來投資興建的親子樂園、規模酒店、咖啡露營也相繼落地。小小的櫻桃串起了一條產業鏈,帶動了當地經濟,也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
90后姑娘蘇子昊看到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放棄城市發展前景可觀的工作回鄉發展,在父親較為成熟的農家樂基礎上,蘇子昊申辦了教育部門授牌的中小學生研學基地,設計開發了戶外拓展訓練、綠茶蜂蜜手工制作等項目,游客也由過去單一的散客,延伸到單位、學校等集體團建。
成熟的櫻桃產業、依山傍水的環境、便捷的地鐵交通……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被北宅的優勢資源吸引,將這里作為夢想開始的地方。
80后的申林杰去年投資170萬元經營起了一家以燒烤、咖啡為主題的露營地,“五一”期間每天的客流量多達230余人。今年申林杰又增加了小型寵物、稻草涼亭等戶外打卡游玩項目。出于對北宅客流的信心,申林杰正在考慮增加淋浴設施,將來計劃增設夜間露營、露營酒吧等項目,吸引更多年輕游客體驗慢節奏的鄉村生活。
打造慢旅游文化品牌
采訪中,申林杰告訴記者,相比未來的商機,“人文環境、營商環境”是他選擇北宅的重要因素。對此,北宅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立園表示,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讓村民富起來。怎么富?招來資金、留住人才是第一要義。
在這里,街道干部成為村民、商戶的“店小二”,大小事項“有求必應”“有需必達”。街道各窗口部門實施延時、錯時服務,工作日早晚各延時1小時,周末全天排班值守。聘請300名警察、輔警擔任36個村的調解員,營造友好和睦的人文環境。
為提升旅游服務,北宅設計開發了“愛上北宅慢悠游”小程序,可一鍵搜索轄區櫻桃采摘園、停車場、民宿、露營地等信息并實時導航,每日發布北宅櫻桃采摘地圖,即時更新櫻桃成熟范圍,方便游客自主選擇。
以“生態”為底色,北宅正在厚植文化沃土,蓄能發展后勁。評選櫻桃仙子、設計文創產品、打造36個各具主題的特色村落、啟動北宅首屆露營季……借助櫻桃產業,北宅正從全域旅游向著深度休閑度假踏步邁進,慢旅游品牌效應、產業規模正不斷擴大。
轉自:工人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