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學游”助力旅企住宿降級、只游不學問題受關注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28





      這個夏天,研學游成為旅游市場一抹亮麗的風景線。

      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學府門前,一個個中小學研學團在各自領隊的帶領下匆匆走過。記者注意到,在清華大學門口的短短5分鐘時間,就有行而思、好多營、開心家園等6組手舉研學游旗幟的近200余人在清華大學門前合影留念。

      研學游集“學”與“游”于一身,備受青睞,已吸引不少資本入局。有業內人士預計,至2026年這一賽道的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不過,當前正處于野蠻生長期的研學游如何進一步規范發展令人深思。如何保質保量,而非打著“研學”的旗幟走過場,真正實現讓研學既“游”又“優”?

      爭先布局研學游賽道

      “既能玩,又能學到一些知識,開拓視野。”一位身著小號學士服參加了研學游的小朋友欣喜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來自南京,雖然幾日旅行下來有些累,但這趟旅行總體是一趟開心的旅程,收獲滿滿。

      中青旅、眾信旅游、凱撒旅業等多家上市旅企的官方平臺都已上線研學系列產品。記者在中青旅官網看到,國內不同研學游路線的價格在6000元/人至20000元/人不等,國外的部分研學項目40000元/人起步,與常規旅行線路不同的是,上述產品除了安排旅游景點觀賞外,還會從人文、歷史、生態等方面寓教于樂。

      “今年,公司的管理層已經發現研學游很火熱,也在積極開展相關業務。”記者致電中青旅,相關工作人員稱,因境外市場整體業務復蘇有限,目前公司主要對國內的一些研學主題類產品做創新。“比較熱門的旅游點肯定會設計相應的產品,另外也會根據自身優勢去挖掘資源,進一步拓展市場。”凱撒旅業在公開互動平臺表示,暑期是國內游的爆發期,也是公司重點布局的時間段,針對學生及親子人群,已推出了凱撒親子營、凱撒研學等主題產品。

      “今年暑期研學游的火爆是沒有料想到的。”一位研學游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研學游的本質是結合學習知識內容的旅游,“我們在5月份就開始設計針對暑期的相關產品,提前做了準備。”

      “從入局者看,一種是原有的旅行社在開拓新業務,另一種是憑借社交網絡而興起的的旅行團,這種旅行團有私人組織的,也有跨界到旅游行業的機構。”上述負責人進一步透露。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中國研學游市場整體發展迅速,產業配套迅速形成,至2023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超過1600個,研學企業30000多家,科普教育、文博院館、紅色游學、文化遺址類研學路線很受歡迎。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全年,研學游市場銷售規模有望達1469億元,同比增長61.6%,預計至2026年,中國研學游整體市場規模將達2422億元。”

      張毅補充說,某種程度上,研學游是一種有益于教育的新式旅行方式。

      市場良莠不齊

      “有的景點意想不到的人多,不少行程中的項目草草了事,研學游變相成了打卡游。”一位全程跟隨孩子參與研學游的家長向《證券日報》記者抱怨,原本是想借此讓孩子在游玩的過程中學到更多東西,但跟隨旅程下來發現,這樣的研學游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由于研學游的報名早在幾個月前就已完成,近期出現的旅游大巴以及食宿、導游費用價格猛漲已遠多于利潤,近期北京一些熱門景點采取限流預約制度,更使一些原定的行程無法成行。”上述研學游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食宿等費用暴漲,一些研學機構為博取更多利潤,甚至在產品中設計多個旅游景點,通過追量盈利。

      “研學游市場仍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上述現象外,還存在宣傳不符、住宿降級、只游不學、價格虛高、研學機構資質造假等問題。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盧鼎亮律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若研學機構在宣傳中存在故意進行混淆,欺騙、誤導消費者等行為將涉嫌違法,此外,部分研學機構存在注冊主體與運營主體不一致等情況,一旦出現問題存在追責困難的情形,因此,各部門可建立跨部門的監管機制,有效遏制此類亂象。

      如何讓研學既“游”又“優”?“從入局者的角度來看,企業在拓展研學游的時候,還是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要真材實料,不能是為了旅游做研學游,而是要有創新的課程內容,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二是保障措施很重要,安全、健康尤其重要,這要求相關企業高度重視和做好全過程安全保障。”張毅對此如是說。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也需重視,同時,“對于一些明顯存在違法違規經營的企業,要依法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這個行業才能更規范的發展。”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