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剛剛過去,即將迎來國慶中秋雙節。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今年暑期國內旅游人數18.39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21萬億元。暑期全國演出市場的演出場次11萬,同比增長301%;演出票房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792%;觀演人數3256萬人次,同比增長806%。長線游、親子游、避暑游等成為暑期旅游的熱門選擇。如何延續暑期旅游市場良好發展態勢,推動文旅消費?在今天召開的文化和旅游部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指出,將著力提升節日期間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質量,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加快恢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馬力表示,今年暑期,各地文化和旅游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升級趨勢,新業態引領文化和旅游產業提質升級。旅游休閑和文化體驗相結合成為重要趨勢,“詩”和“遠方”正在實現更好聯結,同時也有力帶動了交通、住宿、餐飲、商業等快速恢復。
馬力強調,下一步將著力從以下幾方面深入推進:
一是發展新型業態。發展沉浸式演出、互動體驗、文化主題餐飲、智慧旅游等新產品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和旅游業態。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數字技術在文化和旅游領域應用,為文旅消費注入新活力,提高消費的體驗感、便捷度。
二是創新文旅場景。引導戲劇節、音樂節、藝術節、動漫節、演唱會、藝術展覽、文旅展會、文體賽事等新場景有序發展,成為旅游發展新動能。促進區域合作聯動,促進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實施區域一體化文化和旅游惠民措施和便利服務。加大對旅游項目的投融資支持力度,盤活閑置低效旅游項目,優化旅游產品供給。
三是提升出游體驗。打造政府、商家、居民、消費者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旅消費生態,堅持主客共享,倡導文明旅游,提升服務質量,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出行更安心、住宿更舒心、購物更放心、娛樂更開心、觀演更潤心、服務更暖心。圍繞少兒、青年、老年、家庭等不同消費群體需求,打造有品質、有溫度的旅游目的地,提升居民和游客的滿意度、獲得感,讓“煙火氣”“文化味”和“文明風”同行,為提振發展信心、共享美好生活,發揮更大的綜合效益。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