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消費的多元化和碎片化趨勢越來越突出,旅游與生活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多年輕人愿意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音樂會、演唱會正成為地方文旅消費的重要流量入口。
據攜程提供的數據,今年端午期間,酒店熱度上升榜TOP 3城市分別為晉城、德州、常州,而這三地并非傳統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其熱度成倍飆升的背后分別是“搖滾編年史”演唱會、新青年音樂節和張杰常州演唱會的拉動效應。
向著有音樂的地方前進
初夏適宜的溫度為室外音樂節、演唱會提供了天然優勢。這個端午節期間,各色主題的音樂節、演唱會扎堆,由跨城觀演挖掘出寶藏旅游小城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又一大樂趣。攜程平臺上,端午期間舉辦的陶喆福州演唱會、鄧紫棋貴州演唱會、張學友重慶演唱會門票早在兩周前已經售罄,北京·奇遇海音樂節、長沙草莓音樂節、2025百度黃山青松音樂節等熱門演出的搜索熱度近一個月上漲40%。
在此前的五一長假期間,音樂的出游帶動作用同樣異常顯著。美團研究院研究員喬思表示,“五一”期間全國5000人以上大型商業性演出超百場,觀眾人數超200萬人次,帶動酒店旅游消費超20億元,平臺演唱會、音樂節專享景區門票產品訂單同比上漲近1倍,形成“3小時演出撬動72小時消費”的聯動效應,并帶動寶雞、常州、滁州、孝感、阜陽、伊寧成為“五一”熱門小城。
這些跡象表明,音樂節、演唱會等已成為拉動地方文旅消費的新引擎。
聞旅創始人兼CEO周海濤表示,最直接的促進作用表現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這是跨省跨城看演唱會必須涉及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大型演唱會跨城觀演比例為64.2%,而大型演唱會的演出場次有2700場,觀演人次超2900萬。其中一半以上的人需要坐火車乘飛機,需要住宿、吃飯,釋放的消費力都是城市文旅營收的一部分。一些城市管理者也意識到演唱會的消費帶動作用,聯動酒店、景區、商場、餐廳等推出優惠政策和活動,從而讓文旅消費效果更顯著。以成都為例,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成都市商業性音樂演出超過1200場,同比增長超過30%,帶動綜合消費超過12億元。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表示,演唱會巨大的“粉絲效應”可以帶動舉辦城市的住宿、交通、餐飲、文旅等消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舉辦地的知名度,尤其對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提升更明顯。根據同程研究院的相關研究,演唱會對于周邊2公里范圍內的住宿業務提升率在40%以上,也能為酒店客房價格帶來40%左右的溢價率。
圍繞音樂還能怎么玩
雖然演唱會等活動表現出巨大的引流作用,但在程超功看來,其還不具備一個文旅項目的典型特征,因為文旅項目首先要具備連續性,可以持續接待游客并能夠產生穩定的旅游收益。演唱會的舉辦因受明星及其經紀公司的影響,難以在一個目的地連續舉辦,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
程超功還表示,雖然演唱會對于舉辦地的旅游消費有拉動作用,但大型演唱會帶來的交通擁堵、酒店預訂難等問題也會“勸退”非演唱會受眾,形成“擠出效應”。因此,大型演唱會通常應該盡量避開當地的旅游旺季或重大節慶活動。
周海濤表示,演唱會是文旅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演藝+旅游”融合業態的升級,是激活地方文旅消費的強心劑。
如何接住演唱會帶來的流量是目前擺在各地文旅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和必答題。
周海濤表示,如何讓觀眾對演唱會之外的內容感興趣,要看各地文旅部門自己的本事。特別是知名明星演唱會,瞬時的客流增長巨大,有沒有能力接待好和服務好這些觀眾,直接影響他們對一座城市的印象和評價,印象好就可能種草成功轉化為游客,印象不好很可能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考慮再來。怎么將優勢資源串聯好,用年輕人舒服和感興趣的方式把游玩內容推到她們眼前,戳中需求點,比如怎么跟演唱會明星互動增加相關元素等,都值得地方文旅部門好好研究。
“地方文旅部門可以與明星演藝公司協調配合,共同策劃明星推薦打卡線路、明星同款美食、明星相關蹤跡等項目。就是要找到適合的結合點,演唱會觀眾和純游客想要的感受和體驗是不一樣的,不能千篇一律指望人來找產品,而是要打造適合的產品再去找對的人。”周海濤說。
程超功也持同樣看法。他認為,除了演唱會本身的消費帶動效應外,地方文旅部門需要系統規劃如何借助演唱會提升本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比如,邀請哪些明星來舉辦演唱會,舉辦什么形式的演唱會等,完全可以結合本地的文旅資源特點展開統籌策劃。
程超功表示,人們對于高質量的文化產品的需求正在成為文旅創新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探索演出市場的業態創新,除了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形式外,具備更好持續性和本地化優勢的livehouse(音樂展演空間)、劇場等獲得了更多支持,并與當地文旅資源實現融合,逐漸形成了“文藝+旅游”的新文旅形態,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關注。(孫立彬)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