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北的青山綠水間,一座曾以工業聞名的山城延平正經歷著一場光影交織的蛻變。近年來,憑借活化挖掘獨特的工業遺存、秀美的自然景觀和精細的配套服務,延平區已吸引《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回來的她們》《斗局》等十余部劇組入駐。2025年,延平區接待劇組數量預計將比去年增長150%。影視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正為延平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福建省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延平區留存著南平化工廠、大洲貯木場、南紙1958創業園等大量20世紀工業遺存。《奇妙的我們》導演韓可一坦言:“延平的工業景觀能呈現出極具質感的歷史縱深,這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
為最大化激活這些沉睡資源,延平采取“修舊如舊”策略。在拍攝《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時,當地不僅將南平化工廠原辦公樓外立面復原,更細致還原了辦公室內的鐵皮文件柜、泛黃標語等細節,逼真呈現90年代公安機關辦公場景。
延平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同樣是吸引劇組的“磁石”。巨口鄉600余座明清古厝依山而建,青石板路、飛檐翹角構成“石頭會唱歌”的獨特風貌;大橫鎮博愛村“月亮灣”水系環繞,稻田與民居相映成趣,成為《幸福草》中鄉村振興故事的天然舞臺。
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陳和華介紹,為更好助力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延平區還對全域影視資源進行了系統性梳理,整合古厝、碼頭、非遺等特色文旅資源300余處,深度挖掘并盤活大洲島、化工廠、南紙等7處工業遺存,形成“工業遺存+山水人文”的差異化取景矩陣。
在影視產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延平注重打造全鏈條服務生態。為了更好對接入駐劇組,2023年延平區還專門成立以“劇組走到哪兒,服務跟到哪兒”為宗旨的影視產業服務工作專班,為入駐劇組提供“一站式”服務。
影視產業服務工作專班工作人員張黎晨說,從勘景階段的場地協調,到拍攝期間的車輛調度、交通疏導,再到后期的宣傳聯動,專班全天候響應。近兩年,專班累計幫助來延平拍攝的劇組協調勘景選址60多處、解決交通疏導等難題200多項。
影視產業蓬勃發展有力激活了鄉村消費市場,影旅融合給延平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23年以來,延平區利用零工市場累計提供群眾演員、車輛租賃、廣告制作等就業機會1萬余個;《回來的她們》主演吳謹言、涂松巖的美食探店視頻,直接帶動延平小吃訂單暴增。2024年,延平區文旅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8.7%,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巨口鄉黨委宣傳委員廖靖宇介紹,去年6月,《明亮的石頭》劇組在巨口鄉拍攝一個多月,所支出的民宿費用就超過了當地民宿過去兩年收入的總和,并且還拉動了周邊商貿消費。
為推動“文旅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延平區專門推出“大武夷閩江水上環帶之旅”“共和國工業記憶探秘之旅”“小城慢時光City walk”3條主題線路,聯動影視場景打卡點形成“追劇-打卡-體驗”的消費閉環。
“我們將‘迎賓客引人流’工作與影視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策劃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培育‘星光夜市’特色消費集聚區,2025年一季度文旅收入同比增長16%。”陳和華介紹,截至目前,延平區累計策劃推出“劇組同款打卡游”等活動超過70場次,帶動民宿訂單增長20%,預計2025年游客量將突破1500萬人次。(記者 張華迎)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