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國風”類文化產品的成功“出圈”,引起經久不衰的“國風熱潮”,在為人們提供了一道道精美文化大餐的同時,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開發利用帶來諸多有益啟示。
日前,中國風節目《洛神水賦》火遍全國,引起社會極大關注。
近年來,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開發而興起的“國風熱”,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文化現象。
從《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持續熱播、故宮文創引領博物館文創潮流,到《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舞蹈表演的“驚為天人”、好評如潮,各種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作而成的“國風”類文化產品不斷涌現,悠久厚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以新穎時尚的姿態,重新亮相在世人面前。
“小”中見“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當前人們的文化需求日益品質化、個性化,而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民眾仍然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優質“國風”類文化產品則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憑借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獨到解讀與新穎呈現,一經推出便引起強烈反響。
在多元文化交匯激蕩的時代,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出優質“國風”類文化產品,引導現代人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廣大文化工作者所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而一系列“國風”類文化產品的成功“出圈”引起的經久不衰的“國風熱潮”,在為人們提供了一道道精美的傳統文化大餐的同時,也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開發利用帶來了諸多有益啟示。
眾所周知,文化產品的核心價值是文化價值,而能夠賦予文化產品以價值和靈魂的,恰恰是其所承載的文化本身。同樣,“國風”類文化產品能否收到良好的傳播效果,歸根結底也取決于所推出的文化產品是否根植于中華大地,是否具備深刻的思想內涵。
《國家寶藏》用一件件珍藏于博物館中的珍貴歷史文物,串起了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發展脈絡;《唐宮夜宴》以俏皮可愛的唐宮少女為主線,向世人再現了開放包容的盛唐風華;《洛神水賦》中凌風起舞的“飛天”,不僅蘊含著古人對于幸福安寧生活的向往,更完美演繹了中華傳統美學崇尚自然、清麗典雅的特質,令人回味無窮……在“國風”類文化產品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要深入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辯證取舍,探其本真,為文化產品注入靈魂。文化精髓是一種抽象的精神感知,要想以此為內核感染大眾,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就必須要將這些精神感知嵌入特定的文化表征之中,從而產生以小見大的效果。此前一系列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的優秀文化產品,正是因為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對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進行了深度發掘,并且選用了具有代表性、富有感染力的本土文化表征,來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進而激發了大眾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黑科技”帶來絕美效果
一流的文化需要一流的表達,在這個信息極度豐富的時代,如果缺少符合大眾審美的表達方式,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也有湮沒無聞的可能。主動擁抱時代、擁抱大眾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拓展生存空間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當下“國風”類文化產品應當努力的方向。
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需要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的基礎上,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以大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對經典內容進行再演繹、再創作,從而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切身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人們由演繹創作回歸經典文本的自覺,以及獲得更深層解讀的強烈愿望。《唐宮夜宴》中,取材于河南博物館唐三彩女俑的唐代少女,從服飾到妝容再到體態都真實地還原了唐朝歷史,其舞蹈風格卻個性十足,舉手投足間盡顯現代人的活潑靈動,讓不少觀眾感嘆仿佛看到生活中的自己,傳統文化與大眾之間的距離瞬間被拉近。
當前,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國風”類文化產品的創作提供了難得的契機,VR、AR等數字“黑科技”更是迎合了青年群體的審美需求,《洛神水賦》通過水下虛擬效果的疊加,將空間場景無限放大,結合現代光影技術的成熟運用,使得整個畫面美輪美奐,讓不少年輕人大呼“絕美”。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并不沖突,只要找到了契合大眾審美的表達方式,就會獲得大眾的認同,喚起大眾心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沉的愛。
秉“匠心”,制精品
當前“國風熱”的背景下,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旨歸的“國風”類文化產品不斷涌現,但收效卻各有不同,一些盲目跟風下倉促推出的“國風”產品,反而可能因內容重復、形式雷同、質量較差而收效一般。
文化要靠時間和心靈悉心釀造。挖掘深刻文化內涵、創新表達方式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用一顆“匠心”將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經得起時間檢驗和大眾推敲的精品。《國家寶藏》第一季的籌備工作耗時兩年之久,節目組的工作人員探訪了國內九大博物館的每個角落,從數以萬計的藏品中精選出27件“大國重器”,傾情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在文化多元的時代,人們比以往更加需要從自身文化基因的源頭上汲取營養,在文化尋根的過程中積蓄前行的力量,從而知曉自己從何而來,將要去向何方。唯有秉持一顆“匠心”,“國風”方能行穩致遠,在熱潮中不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厚度與本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與歷史記憶,是我們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與基石,相信伴隨著優質“國風”類文化產品的一次次驚艷亮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必將展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單位: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
轉自:大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