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指導,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產業研究所主辦的“廣州文交會智庫論壇——新時代文化產業園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實踐探索”在樂天智谷隆重舉行。廣州市社科院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代友發布了《廣州文化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報告》。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領導為獲得“廣州文化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優秀范例獎”的20個園區代表授牌。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尹濤在致辭中指出,文化產業園區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經過多年的發展,廣州市擁有文化產業園區702家,其中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等各層級的示范園區超過100多家,園區亦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態。“我們很欣慰地看到,廣州的文化產業園在政府的指導下蓬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的力量也起到了主導的作用。在運營模式上也是各種各樣、各具特色。截至目前,我們園區的發展是很有活動、很有朝氣,數量也比較多,很有基礎。”尹濤說道。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代友發布了《廣州文化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報告》,報告從廣州市文化產業園區數字化轉型現狀、轉型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建議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楊代友指出,廣州大部分文化產業園區將數字化轉型升級作為園區重點任務,76%的文化產業園區已在或擬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
針對目前園區數字化轉型面臨數字化轉型人才缺乏、轉型意識有待提升、園區集聚效益不佳、前瞻規劃相對缺乏、數據共享存在壁壘、尚未建立園區數字化標準體系等問題與挑戰,楊代友建議道:“一是加強園區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高位謀劃,加強支持;制定標準,培育推廣;規劃引領,前瞻布局。二是引育壯大數字化轉型人才隊伍。優化人才引進和管理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與人才培育;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合理配置人才資源。三是打造產業園區大腦和大數據平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建立產業大腦平臺;建立產業大數據平臺,為園區產業分析與決策提供支撐;建立數據中樞,優化園區數字化發展生態圈。四是全面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搭建行業合作平臺,建立合作交流機制;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完善服務體系流程;豐富園區活動形式,營造數字化良好氛圍。”
轉自:南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