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
記者:安徽的文化底蘊和科創資源培育支撐了哪些數字創意產業IP?
周榮庭:數字創意產業是以創意文化為魂,呈現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業態集聚。
安徽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科創資源,要加強運用,圍繞“文里文氣”的徽文化、茶文化、淮河文化、中藥材文化等IP,圍繞“科里科氣”的前沿科普、大科學裝置、空天一體等IP,積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代表國際水平的IP。這就要求對安徽的特色文化加以挖掘、梳理和活化,并以新業態、新模式的相應需求開展創意文化資源開發,以此為契機,選擇合適載體對安徽數字創意產業策劃和生產的制度化、流程化和平臺化加以設計安排。
具體建議有:面向企業舉辦數字創意產業專項賽事,或以招標、眾包、眾籌、眾創等方式開展安徽文化產品和服務的IP形成及IP運營;對大科學裝置和前沿科研成果、科技創新等科學文化資源加以系統性挖掘,服務于科幻電影、科技藝術展示以及科普研學等新業態。
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產品與產業
記者: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產業,安徽目前的數字創意產業生態鏈“發育”得如何?
周榮庭:數字創意產業以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為核心,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戰略性新興行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穩定器、產業轉型緩沖器和行業發展加速器。安徽緊跟形勢,搶抓機遇,是全國首個開展省級數字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的省份,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主攻方向和實施路徑。
從技術到產品這一環節,安徽省體驗端的技術相對領先,建議加大這些領域科技研發的投入和支持,進而加大IT(互聯網技術)企業與數字創意企業在成果轉化和場景構建上的對接。
從產品到產業這一環節,要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標志性數字產品,進而支撐產業發展,比如引入先進省份的動漫、演藝、數字閱讀、直播等,結合會展經濟、研學經濟、科普產業等。
在產學研這一環節,建議在科研層面扶持1~2家數字創業產業研究中心、3~5家技術創新平臺;在高校層面每年推出1~2家數字創意人才培養基地。
引領數字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
記者:數字創意產業的出現和興起,改變了原有文化產品業態構成。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周榮庭:首先應當擴大對外合作交流。在活動方面,引入具有國內影響力乃至國際影響力的活動組織,并圍繞濱湖場館建設,引入國內知名的場館臨展打造綜合性參展節。在傳播方面,打造數字化傳播平臺和網紅以及網紅數字化內容。在聯動方面,與長三角、粵港澳、西部自貿區等進行產業聯動與互補、差異化協同發展。全省按照統一的規劃設計分步分層落實。
同時,進一步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內外融合,既要外招外引,又要持續扶持內部中小企業,由有競爭優勢的本地企業、產品、服務來合并重組、協同發展。重點發展虛實融合的業態,在安徽實景地、實物載體上增加數字創意元素,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在文旅景點、工業遺產、環巢湖帶、長江沿線走廊等,可以探索開發數字化轉型的文旅項目。
中國科大團隊自2014年就啟動開展數字創意產業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已聯合省內多所高校的相關院系、多家企業為省內外數字產業項目提供創意策劃服務,在國內已形成較好的影響力。建議重點支持中國科大團隊在數字創意產業上的本地化發展和協同化服務,成立協同創新中心,高效迅速地引領產業的創新發展,為安徽省數字創意產業共享力量。
轉自:安徽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