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創雪糕風還能刮多久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13





      丑萌丑萌的文物雪糕、惟妙惟肖的景區標志雪糕、栩栩如生的人物雪糕……近年來,在各大博物館、景區、公園,手持這樣的文創雪糕拍照,已經成為游客打卡標配之一。

      作為“舌尖上的風景”,文創雪糕這幾年可以說花樣翻新、創意迭出,有的雪糕棒可以作為書簽,還有的可以組成CP,有的口味獨一無二。據一位設計師透露,三四年來經他一人之手已經設計了800多款文創雪糕,包括二三十種口味,覆蓋國內幾百個景區、博物館。總體來看,其中雖不乏一些未曾走紅的款式,但如圓明園、兵馬俑、敦煌等景點的文創雪糕都長期受到游客熱捧。

      今年入夏以來,搭乘文旅市場加速復蘇的東風,文創雪糕的消費習慣仍然方興未艾。不難發現,雖然景區分處五湖四海,設計思路各有側重,但“爆款”雪糕的底層邏輯都是不斷挖掘、提煉自身文化IP,打造不可替代的消費體驗。正因如此,文創雪糕更成為當前文創產品的一個符號:雖然技術含量和門檻不高,但只要用心帶給消費者以優質的服務和體驗,走新又走心,就能得到消費者由衷的喜愛和認可。

      不可否認,這股從2019年掀起來的潮流,如今也一定程度面臨著價格偏高、風格趨同甚至食品安全等問題。網友們的“吐槽”主要集中在價格上面,一支文創雪糕的價格大多是15—40元,一項調查顯示,55%的人認為文創雪糕價格貴,算是新型“雪糕刺客”;此外,還有部分地方和景區,盲目“抄作業”,導致造型粗糙、乏善可陳。

      市場競爭注定是大浪淘沙、推陳出新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逐漸飽和,消費熱情逐漸減退,文創雪糕如何迭代、產業如何怎樣升級,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橫向觀之,有熱捧也有遇冷,也啟示我們文創雪糕能否切中消費者的需求,除了生產工藝和原料,關鍵在于內核挖掘和創新設計。同理,如果后繼乏力,在產品設計方面創新不足、同質化嚴重,必然會造成產品效益低下。

      回過頭看,一支小雪糕能闖出一片大市場,也從側面說明,公眾對于優秀文創產品有著極大需求。打開視野、善于發現,把文化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產品優勢,就能持續激發這一行業的內在活力。正如某設計師所說,要“通過更多的形式去推廣中國文化,不止于雪糕,不限于食品,讓不可觸碰的古跡風景,變得親切更耐人尋味”。

      對于網紅產品來說,不存在一個“包打一切”的變現模式,生命周期的長短取決于消費者注意力,并且是否有效轉化為消費行為,從明信片、冰箱貼到文創雪糕,概莫能外。文創雪糕這股風還能刮多久,下一個“風口”在哪,有待觀察。


      轉自:南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